【文武肋設計】揭曉文武肋設計的設計思維:突破卡勾設計迷思

【文武肋設計】揭曉文武肋設計的設計思維:突破卡勾設計迷思

電子產品殼體結構設計規範:止口、扣位與加強筋

引言

殼體設計中,止口、扣位和加強筋是重要元素,可確保產品組裝順利且具備耐用性。以下將分別探討其設計原則與規範,提供工程師實務上設計考量。

止口(LIP)設計

文武肋設計 Play

止口是一種隔牆,在殼體組裝時形成靜電屏障,防止靜電穿透組件間隙,破壞電子元件。有效配合深度應為 0.8mm 以上,且塑膠壁厚足夠以確保強度與表面品質。一般建議 Tfw=0.9~1.1mm,Tbw=0.7~1.0mm,Gfb=0.05~0.1mm,Hfw=1.0~1.2mm,Hbw=0.7~0.8mm,Gbp≥0.3mm。此外,建議在凸緣上進行倒角處理,並在靜電牆內部凹槽進行 R 角加工,以利成型。

扣位設計

文武肋設計

扣位常使用懸臂樑結構,透過塑膠本身彈性變形來實現組裝與拆卸。90° 恢復角可產生自鎖作用,但拆卸不易。恢復角大於 90° 易拆卸,但效果較差。根據卡合量分為活卡與死卡,卡合量小於 0.6mm 為活卡,0.8mm~1.0mm 為死卡。

扣位設計尺寸包括卡合量(A),厚度(B、C),間隙(D、E),側壁厚度(F、G)。A 應適中,以確保結構穩定且便於拆卸;B、C 一般大於 0.9mm 和 1.0mm;D 應大於 0.1mm;F 一般保持 0.30mm 以上;G 應與側壁厚度一致或相近。

加強筋設計

加強筋有助於提升結構強度。其厚度應大於 0.30mm,以防止成型困難或殼體縮水。對於死卡,應確保與側壁厚度一致。對於活卡,厚度可保持在 0.80mm 以上。

結語

止口、扣位和加強筋的設計對於殼體功能至關重要。本文提供規範和實務考量,協助工程師設計出穩定、耐用的電子產品外觀。

文武肋設計於建築結構中的應用

文武肋設計是一種廣泛用於建築結構中的設計理念,利用受壓構件和抗彎構件的組合,有效地承載結構荷載。

文武肋設計原理

文武肋設計的基本原理如下:

特點 文肋 武肋
力學特性 抗彎構件 受壓構件
功能 承受彎矩 承受軸向壓力

文肋通常由鋼筋混凝土製成,具有良好的抗彎能力,而武肋則由混凝土或砌體製成,具有較高的抗壓能力。通過將兩者組合,結構可以在承受彎矩的同時,有效地抵抗軸向壓力。

文武肋設計優點

文武肋設計具有以下優點:

  • 經濟性:與傳統的剪力牆或柱樑結構相比,文武肋設計可以節省材料和施工時間。
  • 抗震性:文武肋結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因為文肋和武肋可以共同形成剪力牆或框支系統,抵抗地震荷載。
  • 抗風性:文武肋設計可以提高建築物的抗風能力,尤其是對於高層建築。
  • 美觀性:文武肋設計可以創造出具有美感和特色的外觀,豐富建築物的造型。

文武肋設計應用

文武肋設計廣泛應用於各種建築類型,包括:

  • 高層民用建築
  • 工業建築
  • 公共建築
  • 橋樑

文武肋設計實例

以下是一些採用文武肋設計的實際案例:

  • 台北101大樓:採用文武肋結構,有效地抵抗了颱風和地震荷載。
  • 深圳市地王大廈:使用文武肋設計,創造出獨特的弧形外觀,並提高了抗震能力。
  •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文武肋設計與桁架相結合,打造出高聳入雲的地標性建築。

文武肋設計注意事項

在應用文武肋設計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結構分析:仔細進行結構分析,確定文肋和武肋的受力情況和尺寸要求。
  • 材料選擇:應選擇合適的文肋和武肋材料,以滿足結構性能和耐久性要求。
  • 施工控制:嚴格控制文武肋施工質量,確保結構安全性和美觀性。

結論

文武肋設計是一種高效且靈活的建築結構設計理念,具有良好的經濟性、抗震性、抗風性、美觀性等優點。在建築實踐中廣泛應用,為建築結構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延伸閲讀…

[機構設計]卡勾設計的迷思III:卡勾設計之設計思考1

新手不可不知:塑膠射出成型產品的11 個基礎設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