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中國傳説中的神獸,建馬後代,龍馬之姿,常以祥瑞稱之。
特徵 | 書籍 | 描述 |
---|---|---|
身體 | 《爾雅》 | 獐身牛尾,獨角 |
角 | 《毛詩箋》 | 末端有肉 |
身毛 | 《大戴禮記》 | 遍佈全身 |
屬性 | 《説文解字》 | 仁獸 |
傳説麒麟不傷生靈,仁慈温和,故有「仁獸」之稱。


《詩經》雲:「麟之趾,振振公子。」《詩輯》進一步描繪:「有足者宜躍,唯麟之足,可躍而不躍;有額者宜抵,唯麟之額,可抵而不抵;有角者宜觸,唯麟之角,可觸而不觸。」
民間四靈有麒麟,客家人崇之。孔子與麒麟緣深,相傳其生卒時皆有麒麟現身。後世以麒麟為儒家象徵。
唐宋前,麒麟無鱗,有毛;元明後,鱗片漸現,形象趨近龍馬。明代《三才圖會》始見雙角,現代多為奇蹄。
宋代《夢溪筆談》載:「麒麟如牛而大,通身大鱗,首有一角。」元代《元史》記載:「質有鱗無毛,色青黃,類若麟者。」
《漢書》載,武帝獲白麟,制《白麟之歌》。《晉書》雲,白麟見於平原。孔子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有感而發,留《獲麟操》。
麒麟畫像:傳奇與象徵
簡介
麒麟,一種傳説中的神獸,其形象千百年來在中國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作為瑞獸的象徵,麒麟被認為是祥瑞之氣的化身,能帶來福澤和安康。其獨特的外觀和傳奇色彩,也成為藝術家形塑麒麟畫像的創作靈感。
麒麟畫像的歷史
麒麟的形象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的典籍中,其外形被描述為「身如牛,尾似龍,首似馬」。經過後世的演繹和流傳,麒麟逐漸形成了統一的造型特徵:
特徵 | 描述 |
---|---|
身軀 | 類似於鹿的身軀,背部馱有甲片 |
頭部 | 馬頭,額前有一「王」字或角狀物 |
尾部 | 龍尾,尾端長有鬚毛 |
四足 | 馬蹄 |
顏色 | 多為青色或黃色 |
麒麟畫像的象徵意義
麒麟在中國文化中具有豐富的象徵意義:
- 瑞祥之兆:麒麟的出現被視為祥瑞的徵兆,象徵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 仁慈寬厚:麒麟傳説中性情温和,不傷生靈,因此成為仁慈寬厚的象徵。
- 祈福納祥:人們將麒麟畫像安置在住宅或廟宇中,祈求招福避災、平安吉祥。
- 皇權尊貴:麒麟被尊為「祥瑞之首」,專屬天子,象徵著帝王的威儀與尊貴。
麒麟畫像的藝術表現
麒麟畫像在中國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各種藝術形式中都能見到其身影。
繪畫:在繪畫作品中,麒麟常被描繪成身姿矯健、氣宇軒昂的形象。畫家通過筆墨的運用,展現麒麟的神聖瑞氣,寄託著美好的祝願。
雕刻:麒麟也被用於雕刻藝術中,常見於玉雕、木雕、石刻等工藝品。雕刻家巧妙地運用材質的特性,呈現麒麟的細膩形體和祥瑞之氣。
建築:麒麟的形象在中國建築中得到廣泛應用,如屋脊上的麒麟、宮殿中的麒麟門等。這些裝飾不僅具有美化建築的功能,更寄寓著祈福辟邪的願望。
結語
麒麟畫像作為中國文化中獨特的藝術表現,凝聚了人們對美好吉祥的期盼和追求。它不僅是祥瑞的象徵,也是藝術家智慧與創造力的結晶。麒麟畫像千載流傳,不斷為中國文化增添新的活力與光彩。
延伸閲讀…
Top 50件麒麟畫像掛畫- 2024年2月更新 – 淘寶
四大瑞獸麒麟畫像麒麟送子掛畫實木框擺件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