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宜 佛像】北宜公路佛像庇佑?車禍奪命彎道驚見「3大金佛」守護

【北宜 佛像】北宜公路佛像庇佑?車禍奪命彎道驚見「3大金佛」守護

北宜公路的靈異傳奇與守護神佛

北宜公路,一條連接台北市與宜蘭縣的山路,以其陡峭的山勢和彎曲的道路聞名,也因此流傳著不少靈異故事。其中,「九彎十八拐」更是以危險著稱,令人聞之色變。

相傳,北宜公路中某些路段沒有路燈,甚至沒有護欄,讓夜間行駛的民眾感到格外膽戰心驚。有人表示,公路旁的神秘金佛,似乎隱藏著不可告人的傳奇故事。

北宜 佛像 Play

隨著時間推移,北宜公路沿線逐漸矗立起多座佛像,其中尤以「坪林三金佛」最為著名,它們分別是茶郊媽祖、觀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據説,自從這些佛像建立以來,北宜公路上的重大車禍事件大幅減少。

北宜 佛像

傳聞,新店區的北宜路與銀河路口曾是車禍頻發之地。有感於此,新店雲陽寺住持如山法師和信徒蔡式輝從福建迎回了一尊阿彌陀佛像,並在農曆誕辰之際舉行了開光大典,希望能庇佑往來車輛平安順遂。

據統計,北宜公路上的交通違規頻率極高,尤其是擁有極高彎度的銀河路口,更是死亡車禍的高發地帶。針對此種情況,佛像旁設置了投射燈,用以提醒車輛注意安全,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佛像 位置 特點
茶郊媽祖 新北市坪林 保佑茶農耕作順利
觀音菩薩 不遠山頭 與地藏王菩薩合稱「北宜三金佛」
地藏王菩薩 不遠山頭 與觀音菩薩合稱「北宜三金佛」
阿彌陀佛 新店區北宜路與銀河路口 象徵普度眾生,夜晚有投射燈照亮

北宜 佛像:石雕藝術的瑰寶

台北與宜蘭交界處的北宜公路沿線,隱藏著眾多形態各異的佛像石雕,其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歷史內涵,使其成為台灣石雕藝術的重要代表。

這些佛像主要分佈在烏塗溪和雷公坪溪流域,約有 50 餘尊,年代跨越清朝至日治時期。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位於九彎十八拐附近的「北宜觀音」,高達 23 公尺,為台灣最大的石雕佛像。此外,還有「十八銅人」、「將軍巖」、「董事石」等特色佛像。

佛像類型

北宜佛像類型繁多,包括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彌勒佛等。其中又以觀音菩薩造像最多,顯示出觀音信仰在當地民眾中的普及。

佛像類型 數量
觀音菩薩 20 餘尊
釋迦牟尼佛 10 餘尊
彌勒佛 5 餘尊
阿彌陀佛 3 餘尊
其他 10 餘尊

石材與技法

北宜佛像所用的石材主要為當地特有的砂岩和安山岩。砂岩質地較軟,容易雕刻,安山岩則較堅硬,需要更高的技藝。

匠師們採用傳統的鑿子、槌子等工具,先粗略勾勒出佛像的基本輪廓,再細緻地刻畫五官、服飾和法器。其中一些佛像還保留著當時的彩繪痕跡,增添了其歷史價值。

功能與象徵

北宜佛像除了宗教信仰的功能外,也具有多重象徵意義。

  • 保護交通:佛像被認為可以保佑行旅平安,減少意外事故。
  • 祈求福報:民眾通過參拜佛像,祈求健康、財運和幸福。
  • 文化傳承:佛像承載著當地佛教文化和民間信仰,展現了台灣多元的宗教面貌。

保育與維護

近年來,北宜佛像受到風化侵蝕和人為破壞的威脅。為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政府相關單位積極進行修復和維護工作。此外,宣導民眾尊重古蹟,共同守護北宜佛像的永續傳承。

延伸閲讀…

親身經歷之北宜公路怪事(第27頁)

北宜奪命彎道多近10年設「3大金佛」|三立新聞台 – YouTube

著名佛像介紹

佛像名稱 高度 年代 特色
北宜觀音 23 公尺 1960 年代 台灣最大的石雕佛像
金瓜石十八銅人 8 公尺 1893 年 展現清代奉天派石雕風格
將軍巖 5 公尺 1897 年 渾身披甲,體現了護國安民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