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穌,賜予我們和平的君王
和平的化身
在疫情的陰霾下,喬治·弗洛伊德之死揭露了美國種族歧視的根深蒂固。弗洛伊德之死引發大規模抗議,凸顯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不和。


儘管歷經時代變遷,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仍持續製造鴻溝,無論是在國家、種族、工作場合或家庭中。我們傾向於將志同道合者納入圈內,而將不同者排拒在外。最終,我們築起的牆只留下孤身一人。
然而,宗教信仰更成為一道更高的牆,分隔了猶太人和外邦人。這種隔閡絕非數量上的差異,而是質的鴻溝。猶太人認識上帝,而外邦人則處於深淵之中。
破除隔閡,迎向光明
儘管分隔甚大,但主耶穌的救恩卻能拆毀這道隔離之牆。耶穌的犧牲使我們能與上帝親近,不再是無望的靈魂。我們成為以色列的子民,擁有盼望,不再與上帝隔絕。
在耶路撒冷日,西牆內激烈的衝突與西牆外以色列人的歡騰形成強烈對比。但聖經預言,彌賽亞將毀滅這堵牆,讓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團結一心。
今天,猶太和阿拉伯信徒的團結見證了福音的醫治大能。唯獨耶穌的救贖和饒恕之路才能打破隔閡,帶來真正的改變、寬恕和和解。讓我們破碎人與人之間的藩籬,擁抱耶穌賜予的和平與合一。
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隔閡
使徒保羅指出,外邦人與猶太人之間橫亙着七重鴻溝:
- 肉體上的外邦人
- 稱之為未受割禮
- 與基督無關
- 以色列國民以外
- 與約定諸約無關
- 活在世上無望
- 無神
福音,希望之光
但如今,受耶穌寶血洗滌的外邦人與上帝親密無間。我們不再孤單無望,而是滿懷信心地與上帝同行。
彌賽亞,破牆者
耶穌降臨,帶來了破牆之路。祂的救贖之死與饒恕之愛將成為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衝突的終結。
猶太信徒和阿拉伯信徒的榜樣
猶太和阿拉伯信徒的相親相愛證明瞭福音的醫治大能。他們的合一拆毀了隔閡,帶來真實的悔改、寬恕與和好。
和平的君王,指望之光
懷揣和平的靈,我們滿懷希望,期待彌賽亞的國度,在那裡,隔閡將不復存在,唯有愛的團結與賜予生命的和平。
詞彙更新 | 對應詞 |
---|---|
揭露 | 彰顯 |
製造 | 引發 |
鴻溝 | 障礙 |
趨向 | 傾向於 |
納入 | 接納 |
排拒 | 驅逐 |
根深蒂固 | 盤根錯節 |
凸顯 | 突顯 |
鴻溝 | 深淵 |
分隔 | 阻隔 |
質的 | 本質上的 |
處於深淵之中 | 沉淪於黑暗 |
受洗 | 接受淨化 |
醫治 | 救贖 |
團結 | 和解 |
相親相愛 | 融洽相處 |
相互依偎 | 彼此依靠 |
永恆的團契 | 長久的友誼 |
充滿希望 | 懷揣樂觀 |
指望之光 | 救贖的象徵 |
隔斷的牆:人與人之間的障礙
引言
隔斷的牆無處不在,從實體的建築結構到隱形的社會藩籬。它分割了人們,阻礙了溝通和理解。本文將探討隔斷的牆的類型及其對人際關係造成的影響。
實體的隔斷
實體的隔斷包括建築物、圍欄和界線。它們可以物理地阻隔人們,使其難以建立聯繫。例如,高聳的牆壁可以把不同社區分隔開來,造成隔閡和懷疑。
類型 | 影響 | 例子 |
---|---|---|
牆壁 | 阻隔視線,阻礙溝通 | 國界牆 |
圍欄 | 限制自由移動,造成孤立 | 貧民窟圍欄 |
界線 | 劃定領土,引發衝突 | 私人物業界線 |
隱藏的隔斷
隱藏的隔斷往往比實體的隔斷更微妙,但它們的影響同樣深刻。它們可能包括文化差異、經濟不平等和社會偏見。
類型 | 影響 | 例子 |
---|---|---|
文化差異 | 阻礙理解,導致誤解 | 語言障礙 |
經濟不平等 | 造成隔閡,引發怨恨 | 富人與窮人間的鴻溝 |
社會偏見 | 營造氛圍,阻礙包容 | 種族歧視 |
隔斷的影響
隔斷的牆對人際關係有以下負面影響:
- 加強溝通:主動與不同背景的人接觸,傾聽他們的觀點並表達自己的觀點。
- 培養同理心:嘗試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瞭解他們的經歷和觀點。
- 維護多元化和包容性:支持多元化的環境,促進不同觀點的包容和尊重。
結論
隔斷的牆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它們不一定是無法逾越的障礙。通過加強溝通、培養同理心和維護多元化,我們可以打破障礙,促進理解和聯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一個更具包容性和團結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