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夾層而狂:一文搞懂夾層、複層、樓中樓的眉角
引言
都市中寸土寸金,夾層設計成為增加居住空間的靈活手法。然而,夾層屋、樓中樓、複層式構造這些名詞令人眼花撩亂,本文將帶您一一釐清,並深入解析夾層施作的相關規定和注意事項。
夾層屋的合法性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規範,住宅類建築物的一樓或頂樓可設置夾層,限一處。且夾層面積應小於樓地板面積的1/3或100平方公尺。若超過規範,則視為另個樓層,需依結構樓地板規定建造。


樓中樓VS夾層屋
樓中樓是在建築設計階段即納入夾層構造,並取得使用執照。因此,樓中樓的夾層部分具有產權登記,且合法取得使用許可。相反地,夾層屋是取得使用執照後才二次施作,不屬合法建築。
複層式構造
複層式構造指屋高較高,部分區域採挑高設計,形成明顯的高度層次。常見於樓中樓和夾層屋。這種構造提供寬敞明亮的空間,也允許明確區域劃分,提升生活機能。
優點與缺點
夾層屋優點:
* 增加使用空間
* 規劃靈活
* 增加收納空間
夾層屋缺點:
* 結構安全性較差
* 合法性疑慮
* 影響貸款申請
購買夾層屋注意事項
* 檢視產權登記,確保夾層為合法登記。
* 查核營建署核准圖説,確認夾層有經主管機關核准。
* 審慎考量結構安全性,避免地震損害。
* 注意隔音、防火等裝潢品質。
夾層施工重點
夾層施工通常有「濕式灌漿」和「鋼構」兩種工法。濕式灌漿以混凝土包覆夾層,加強穩固性;鋼構則利用鋼材搭建框架,並安裝木質或輕質混凝土板作為地板。
合法性、安全性、貸款風險
夾層屋的合法性、安全性、貸款風險是購屋人應深入瞭解的重點。合法夾層屋具有產權登記,保障買方權益。然而,二次施作的夾層屋可能面臨拆除風險,無法獲得原建商賠償。銀行核貸時,若權狀未登載夾層坪數,將影響核貸金額。
結論
夾層設計可擴增室內空間,提升生活品質。但須注意其合法性、安全性與貸款風險,方能安心享受複層式居住的優點。
夾層 法規
夾層 法規旨在規範證券化交易中夾層證券的發行與交易行為。這些法規保障投資人的權益,並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
關鍵條款
術語 | 定義 |
---|---|
夾層證券 | 介於優先證券和劣後證券之間的證券,其風險和收益介於兩者之間。 |
信用評級 | 由信用評級機構根據證券的風險特徵所給予的評級。 |
覆蓋率測試 | 評估證券化交易中現金流是否足以支付優先證券利息和本金的測試。 |
主要法規
美國
- 證券化法(SEC Rule 144A)
- 銀行控股公司法(Basel III)
歐盟
- 資本適足性法規(CRD IV)
- 投資公司法(UCITS)
台灣
- 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
- 證券交易法
發行限制
夾層 法規對夾層證券的發行設有以下限制:
- 信用評級要求: 夾層證券通常需要獲得特定信用評級機構的最低信用評級。
- 覆蓋率測試: 發行人必須通過覆蓋率測試,以確保交易中現金流充足。
- 風險管理: 發行人必須制定風險管理計畫,以減輕夾層證券的風險。
交易限制
夾層 法規對夾層證券的交易也設有限制:
- 投資人資格: 投資夾層證券的投資人必須具備一定資格,例如合格投資人或專業投資人。
- 流動性限制: 夾層證券通常具有較低的流動性,投資人可能難以在二級市場賣出。
- 風險披露: 發行人必須向投資人充分披露夾層證券的風險。
執行與監管
夾層 法規由相關金融監管機構執行。這些監管機構負責監督證券化交易,並確保符合法規要求。
夾層 法規對於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至關重要。這些法規保障投資人的權益,並防止風險過度累積。投資人應仔細瞭解這些法規,以確保自己對夾層證券的投資風險有充分的瞭解。
延伸閲讀…
買房買夾層屋好嗎?「合法夾層」及「非法夾層」一次看懂差異!
不動產法規~10分鐘搞懂何謂夾層屋與隔層屋-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