爻名 | 卦辭 | 爻辭 | 易經註解 | 易經象傳 |
---|---|---|---|---|
九四 | 姤,女壯,勿用取女 | 包無魚,起兇 | 二陰魚為己用,故九四失之。 | |
九三 | 恆,浚恆,貞兇,無攸利 | 臀無膚,其行次且,厲,無大咎 | 陽失位,無陰可據,危厲。 | 行未牽據,故行路不易。 |
九二 | 包有魚,無咎,不利賓 | 隱而不顯,不與外相涉。 | 義不及賓,不可分享。 | |
初六 | 繫於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兇。羸豕孚蹢躅 | 以陰柔附著陽剛,貞正吉祥。 | 陰柔失控,行事不利。 |
天風姤疾病:深入理解其徵兆、成因、診斷和治療
天風姤疾病概述
天風姤疾病是一種中醫證型,常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或過敏性鼻炎等疾病症狀。其名稱源自《易經》中的「天風姤」卦象,象徵風從天上迎面而來的意思。天風姤疾病的主要特徵是「風」與「熱」同時襲擊身體,導致流涕、鼻癢、鼻塞、頭痛等一系列症狀。


徵兆與臨牀表現
徵兆 | 臨牀表現 |
---|---|
鼻部: | – 流清涕、鼻水量大 – 鼻癢、 عطس頻發 – 鼻塞,呼吸受阻 |
頭部: | – 頭痛、脹悶 |
全身: | – 四肢無力 – 怕冷 |
成因
天風姤疾病的成因主要為「風熱為患」。
- 外在因素:季節交替、氣候變化、過度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會引發風邪入侵。
- 內在因素:脾肺功能虛弱、正氣不足時,無法抵禦外邪,導致風邪乘虛而入。
診斷
望:鼻涕清稀呈水樣;舌紅苔白。
聞: عطس時常聞到腥味或臭味。
問:患者多自述頭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狀;病因多與感冒、過敏等有關。
切:脈浮數或浮緩無力。
治療
天風姤疾病的治療原則為「疏風清熱,解表化濕」。
中藥方劑:
- 銀翹解毒湯:疏風清熱,解肌透濕
- 辛夷散:疏風通竅,化濕解毒
- 防風通聖丸:疏風利肺,通便排毒
穴位按摩:
- 風池穴:清頭熱,止頭痛
- 印堂穴:疏風明目,通竅止 عطس
- 合谷穴:疏風通絡,緩解鼻塞
生活調養:
- 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寒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 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調節情緒,保持心情愉悦
其他注意事項
天風姤疾病多見於春季,患者應當尤其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物,並加強鼻部的防護。若症狀嚴重或久治不愈,建議前往中醫院尋求專業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