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齒寒的意思】唇亡齒寒:唇齒相依的警示與啟示

【唇亡齒寒的意思】唇亡齒寒:唇齒相依的警示與啟示

「唇亡齒寒」的歷史典故

晉獻公欲伐虢,必經虞國。虞大夫宮之奇諫曰:「虢與虞唇齒相依,虢亡虞危,請勿借道。」然虞君貪晉寶玉良馬,不聽勸阻。

晉滅虢,旋滅虞。荀息歸還晉獻公寶物,獻公喜曰:「玉未易,馬長一齒。」

唇亡齒寒的意思 Play

[《左傳·僖公五年》:「晉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之從之;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唇亡齒寒的意思

「唇亡齒寒」的由來

相傳此成語出自西漢劉向所編纂的《戰國策》,當中記載一位名叫蘇秦的人遊説六國合縱抗秦的典故。蘇秦以人體的唇齒關係為例,向六國君主説明團結的重要性:


今秦蠶食諸侯,六國譬如一人。唇亡齒寒,唇亡而齒寒,齒寒而舌弊。舌弊則無人御於口,秦是也。故宜深計之。——《戰國策·東周策》

蘇秦認為,六國猶如齒唇,唇齒相依。秦國猶如伺機而動的豺狼,正步步蠶食各國。唇齒若亡,其他各國也會相繼受秦國侵吞,如同唇亡必導致齒寒,唇齒相損,無法獨善其身。

唇亡齒寒的寓意

「唇亡齒寒」成語藴含深刻的寓意,説明唇齒相依、互相依存的道理。唇齒之間唇亡齒寒,人際關係中亦存在唇亡齒寒的現象。個人或團體的安危禍福往往與周遭環境息息相關,因此需抱持互助合作的態度,共度難關,方能化解危機。

領域 案例 含義
國家關係 強國吞併弱國,威脅區域安全 國家間唇亡齒寒,應聯合抗敵
企業經營 一家企業垮台,影響產業生態系 企業唇亡齒寒,應抱持良性競爭
人際關係 朋友患難見真情 友誼唇亡齒寒,患難之時更顯可貴
家庭關係 家人團結,抵禦外侮 家庭唇亡齒寒,親情是堅強後盾

歷史上「唇亡齒寒」的應用

「唇亡齒寒」成語在歷史上被廣泛引用,用於勸誡人們團結互助,避免獨善其身的悲劇發生。

  • 周幽王焚烽火戲諸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諸侯不救,最終導致西周覆滅。這正應了「唇亡齒寒」的道理,倘若諸侯團結一致,周幽王就不敢輕舉妄動。
  • 六國伐秦:戰國末期,秦國強盛,六國分崩離析,未能合縱抗秦,最終逐一被秦國吞併。這是「唇亡齒寒」教訓的鮮明寫照,六國若能團結一致,或許能扭轉敗局。

「唇亡齒寒」的現代意義

在全球化及資訊化的時代,「唇亡齒寒」的道理依然適用。面對國際社會瞬息萬變的局勢,各國應加強合作,共謀繁榮穩定。企業間也應秉持良性競爭的原則,避免過度惡性競爭,破壞產業生態。

此外,在人際關係中,「唇亡齒寒」也提醒我們要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朋友遇難時,應伸出援手,共度時艱。家庭成員之間更應團結互助,成為彼此強大的後盾。

總結

「唇亡齒寒」成語以簡潔而有力的比喻,生動地説明唇齒相依,互相依存的道理。警示人們要團結合作,共度難關,避免獨善其身的悲劇發生。無論是在國家關係、企業經營、人際關係還是家庭關係中,都應遵循「唇亡齒寒」的原則,才能共創美好的未來。

延伸閲讀…

唇亡齒寒-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唇亡齒寒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