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墓葬:奢華陰宅與風水傳説
縱觀台灣墓葬文化,其形式與規模豐富多樣。早從史前時代,史料上已見屏東墾丁與卑南遺址出土的墓葬羣。及至平埔族時期,雖為台灣原住民族,但受漢人驅逐與同化影響,平埔族墓園漸難尋。然而,在埔里愛蘭公墓中,仍可見刻有平埔族特殊姓名的墓碑,另有信奉基督教的平埔族後裔在墓碑上加添十字架圖騰。


漢人墓葬在台灣始見於明朝,其中又以金門縣為最密集。清代台灣成為移民墾拓地,先民多將遺體運回原鄉安葬。直至道光年間,始出現較具規模的墓園。日治時期的墓園,受西洋文化的影響,出現中西混合式的樣貌,如馬偕墓即是其中之例。
在1935年前,台灣墓碑多刻籍貫。日治時期,堂號的使用日漸廣泛,在日治末期達到使用高峯。當時,堂號逐漸取代籍貫成為墓碑上常見的資訊,唯獨在金門、香港等海外漢人移民區,堂號用於墓碑上的情況較少。
近代,台灣名人家族墓園展現出令人咋舌的奢華風貌。已故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及其弟王永在安葬的「長永紀念福園」位於新北泰山區,佔地廣達1.2萬坪,堪稱陰宅界的「航空母艦」。另有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家族的「愛物園」,坐落於新北三峽,為郭台銘已故妻子與其胞弟的安息之地,園內設有中式庭園造景,打造出幽靜典雅的氛圍。
價格動輒破億:墓園市場現身分象徵
時至今日,雙北地區私人土葬墓園每坪價格從45萬元起跳,甚至突破百萬元。富豪家族斥資上億元打造千坪規模的墓園,刷新了一般民眾的認知。殯葬業者指出,北部地區私人墓園價格較高,而南部地區的墓園則相對親民。
墓園的價格與環境條件、視野面向息息相關。雙北地區高級墓園多集中於東北角一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墓園首推「金寶山」。「金寶山」墓地每坪約值百萬元,坐擁龍脈結穴之風水福地,是不少已故名人如鄧麗君、嚴凱泰的長眠之地。「金石園」也位於東北角,風景優美,墓地價格約為6億元,園區內安葬著遠東集團創辦人徐有庠等知名人士。
近年來,墓園也成為身分象徵,擁有墓地代表著財富與社會地位。殯葬業人士感嘆,擁有墓地與否,儼然成為貧富差距的縮影。
台灣名人墓園:安息之地與文化遺產
台灣名人墓園不僅是安葬名人先賢的場所,更是台灣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墓園見證了台灣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變遷,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見解和文化探索機會。
知名台灣名人墓園
墓園名稱 | 地點 | 安葬名人 |
---|---|---|
陽明山國家公園 | 台北市 | 蔣介石、宋美齡 |
五指山國家公園 | 宜蘭縣 | 蔣經國 |
圓山公園 | 台北市 | 林獻堂、蔡元培 |
筠園 | 台北市 | 辜顯榮 |
霧峯林家花園 | 台中市 | 林文察、林朝棟 |
草山墓園 | 台北市 | 嚴家淦、李登輝 |
南苑公墓 | 台北市 | 鄧麗君、鳳飛飛 |
北投文化公園 | 台北市 | 齊白石、徐悲鴻 |
歷史與文化意義
台灣名人墓園反映了台灣不同時期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清朝時期的墓園以傳統風水觀念設計,重視墓穴方位和佈局。日治時期的墓園則融合了東西方的元素,呈現出獨特的建築風格。國民政府時期的墓園則體現了宏偉的政治意涵,成為國家紀念場所。
建築特色
台灣名人墓園的建築特色豐富多樣。有仿古建築的圓山公園墓區,也有現代雕塑的陽明山國家公園蔣介石陵寢。有些墓園採用傳統的墓碑形式,有些則以紀念館或雕塑的方式呈現。
文化探索
參觀台灣名人墓園不僅是追思先賢,也是探索台灣文化的好機會。墓園中的墓碑銘文提供了逝者生平事蹟的資訊,讓遊客瞭解台灣歷史上重要人物的貢獻。此外,墓園的建築和雕塑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俗和美學觀。
結論
台灣名人墓園是台灣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見證了台灣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變遷。參觀這些墓園不僅可以追思先賢,還可以瞭解台灣的文化和歷史。因此,維護和保護這些墓園對於傳承台灣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延伸閲讀…
天龍國房價貴墓園更貴這些名人都在海景第一排長眠
台灣新首富林堉璘祖墓風水- 名人風水- 風水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