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面積台灣】台灣公攤面積竟如此誇張?購屋前必知!

【公攤面積台灣】台灣公攤面積竟如此誇張?購屋前必知!

公設概念及各國公設比差異

項目 台灣 日本 中國大陸
公設定義 建物全體所有權人共同使用的部分 僅登記室內面積,公設不登記 類似台灣,稱為「公攤比」
公設範圍 大廳、樓梯間、電梯間、機電房、管理室等 私人陽台除外,其他公設不登記 無明確固定範圍,因建案而異
公設比計算方式 公設面積 / 總面積 私人陽台不計入,僅計算室內面積 公攤比 = 公攤面積 / 建築面積
合理公設比 無法一概而論,依公寓大廈性質及設備而異 無公設比,因公設不登記 大多在 25%~35%
實施方式 非實坪制,公設面積計入總價 實坪制,僅登記室內面積 非實坪制,計算「得房率」
現行法規 房價包含公設面積 僅計入室內使用面積 實行公攤比,計入房價
計算困難點 公設種類繁多、定義不明確 面積測算透明度不足 公攤範圍模糊、缺少統一標準
爭議點 公設面積是否真實反映使用價值 實際使用坪數與標示坪數落差 公攤面積超出合理範圍

公攤面積台灣:常見問題與法規解析

公攤面積是台灣不動產交易常見的概念,但其計算方式和相關法規對許多人來説仍是模糊不清。本文將深入探討公攤面積台灣的規定,解答常見問題,並提供表格説明。

公攤面積定義

公攤面積是指建築物中非專有部分的總面積,包括樓梯、電梯、管理室、公共走廊等。這些區域雖然不是住户專屬,但會按比例分攤給各户。

公攤面積台灣 Play

公攤比與公設比

  • 公攤比:公攤面積與專有面積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 公設比:公設面積(包括公攤面積)與專有面積之比,通常也以百分比表示。

公攤面積計算方式

公攤面積計算方式依建築物類型而異。對於住宅大樓,公攤面積一般以《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 69 條規定計算,包含:

  • 樓梯面積
  • 電梯機房及電梯井面積
  • 公共走廊及門廳面積
  • 管理事務室面積
  • 共同通道面積
  • 蓄水池及水塔面積

公攤面積台灣的法規

公攤面積在台灣的相關法規主要包括:

公攤面積台灣

  •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
  • 《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
  • 《內政部函釋》

常見問題

1. 公攤面積計算是否包含陽台?

一般來説,開放式陽台不計入公攤面積,但封閉式陽台則會計入。

2. 公設比是否越高越好?

公設比高低沒有絕對好壞,需視個人需求考量。公設比高代表公設較多,如游泳池、健身房等,若需求較大,則可考慮。

3. 公攤面積是否可以議價?

公攤面積是依法規計算,難以議價。但開發商可能會在價格上給予優惠折扣。

4. 購買預售屋時,公攤面積如何計算?

預售屋的公攤面積通常是預估值,可能會與實際竣工後有所差異。

公攤面積台灣常見公設比

| 建築物類型 | 公設比 (%) |
|—|—|—|
| 住宅大樓 | 25-35 |
| 高級住宅大樓 | 35-45 |
| 商業大樓 | 20-30 |
| 旅館 | 4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