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五龍捧聖」真武神像海外尋蹤
緣起於歷史的洪流,武當山的真武文物散落於世界各地。近日,一位探訪倫敦的遊客意外發現了一尊鎏金「五龍捧聖」真武神像,其下方玻璃罩銘刻著:「中國武當山」的字樣。


神像高聳1.5米,寬逾70公分。真武大帝身披金甲,腳踏祥雲,頂戴金殿,威儀赫赫。底部裝飾有「五龍捧聖」的罕見畫面,五條龍首昂揚,姿態各異,下方雕刻的銘文雖已佚失,卻栩栩如生,描繪著武當山真武神修道飛昇的故事。
「五龍捧聖」,源自於道家內丹術。相傳真武大帝於武當山南巖苦修功成,卻遭紫氣元君幻化美女動搖道心。真武不惑美色,退守飛昇台。美女追來,失足墜崖,真武見狀,自責失德,意圖償命,縱身躍下。忽而祥雲湧現,五條真龍現身,簇擁著真武大帝飛昇而去。後人感念真武道心不移,遂將此傳説命名為「五龍捧聖」。
武當山之傳説記載,真武修煉功成,昇為太玄元帥,統領天兵天將,掃除妖魔邪魔,守護三界。五龍乃真武麾下大將,而「五龍捧聖」的故事也流傳至今。
特徵 | 描述 |
---|---|
材質 | 銅鑄鎏金 |
高度 | 1.5米 |
寬度 | 70公分 |
裝飾 | 五龍捧聖、太子讀書、黑虎巡山、苦修專煉 |
銘文 | 無 |
現藏 | 倫敦博物館 |
五龍捧聖:象徵帝王地位與權威的圖騰
在中國古代建築與藝術作品中,「五龍捧聖」是一幅極具象徵意義的圖案,代表著帝王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
「五龍」指的是在圖案中圍繞著中央一尊神聖人物或物件的五條龍。這些龍被認為是靈獸,具有神通廣大、驅邪避害的力量。
「捧聖」則是指中央的神聖人物或物件,通常是由皇帝或皇室成員、神明或佛教諸神等代表。龍環繞著捧聖,象徵著護佑和支援,強調其崇高的地位和神聖不可侵犯性。
「五龍捧聖」的歷史演變
「五龍捧聖」圖案起源於漢代,在秦漢時期逐漸流行。到了唐代,該圖案被廣泛應用於宮殿建築、寺觀壁畫和各種器物之中,成為帝王權威的象徵。
宋元時期,隨著道教和佛教的發展,「五龍捧聖」圖案的內涵也逐漸豐富。圖案中的龍除了象徵帝王權威外,還增加了守護神靈、祈福驅邪等宗教意義。
明清時期,「五龍捧聖」圖案達到鼎盛,成為皇權象徵的代表性圖案。在皇宮大殿、祭祀用品和各種官方用品中,都可以見到「五龍捧聖」圖案的蹤跡。
「五龍捧聖」的表徵形式
「五龍捧聖」圖案有不同的表徵形式,包括:
表徵形式 | 特徵 |
---|---|
圓形 | 龍環繞著中央的神聖人物或物件,形成一個圓形圖案。 |
方形 | 龍環繞著中央的神聖人物或物件,形成一個方形圖案。 |
雲氣式 | 龍在雲氣中穿梭環繞,形成一個不規則的形狀。 |
立體式 | 龍以立體的形式環繞著中央的神聖人物或物件。 |
「五龍捧聖」的文化意義
「五龍捧聖」圖案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具有深遠的影響,象徵著:
- 帝王權威:龍是帝王的象徵,「五龍捧聖」代表著帝王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
- 神聖庇佑:龍具有神通廣大、驅邪避害的力量,其環繞著中央的神聖人物或物件,意味著受神靈的庇佑和保護。
- 祈福驅邪:「五龍捧聖」圖案被認為具有祈福驅邪的作用,可以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結論
「五龍捧聖」圖案是中國古代建築與藝術中最具象徵意義的圖騰之一,代表著帝王的權威、神聖的庇佑和祈福驅邪的信仰。它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的造像藝術和文化底藴,也反映了中國帝王中心思想的影響。
延伸閲讀…
五龍捧聖_百度百科
道教學術資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