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果冬青:傳統藥用與工藝價值並存
引言
[紅果冬青(拉丁學名:Ilex rotunda Thunb.),也稱為救必應,是一種常綠灌木或喬木植物,在醫學和工藝領域有着廣泛的應用。[2]其獨特的形態特徵和藥用價值使其備受關注。
形態特徵


紅果冬青株高可達7米,樹皮呈灰色或灰黑色。[2]葉互生,葉片呈披針形。花為單性異株,花序簇生,漿果狀核果呈球形,成熟後為紅色。[1]
地理分佈
紅果冬青分佈於中國、朝鮮、日本和越南北部。[3]在中國,其主要產地包括江蘇、安徽、浙江等地。[2]其生長環境為山坡常綠闊葉林中和林緣,海拔在400至1100米之間。[3]
藥用價值
紅果冬青的藥用價值體現在其葉和樹皮。兩者均有涼血散血、清熱利濕、消炎解毒和消腫鎮痛的功效。[4]外用研末塗抹可用於治療燙傷、火傷和小兒頭瘡。[2]
工藝價值
紅果冬青的枝葉可用作造紙糊料的原料。[4]樹皮可用於提煉染料和栲膠,其木材則可用於製作精細工藝品。[2]
其他用途
紅果冬青的果實可以食用,但味道較苦。其根部也具有藥用價值,但需單獨介紹。
保護現狀
紅果冬青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無危物種。[1]但由於過度採伐,其野生種羣數量正在減少。保護其自然棲息地對於維護該物種的生存至關重要。
總結
紅果冬青是一種兼具藥用、工藝和生態價值的植物。瞭解其形態特徵、分佈、用途和保護現狀有助於我們充分利用和保護這一寶貴的植物資源。
紅果冬青:來自東亞的常綠灌木
紅果冬青,學名 Ilex rotunda,是一種原產於東亞的常綠灌木,因其鮮豔奪目的紅色果實而得名。紅果冬青廣泛分佈於中國、日本、朝鮮和俄羅斯遠東地區。
分類和特徵
紅果冬青屬於冬青科冬青屬,與常見的冬青等植物同屬。其形態特徵如下:
- 樹高:通常在 0.5-2 公尺之間
- 樹冠:茂密且緻密,呈圓形或卵形
- 葉:互生,革質,邊緣有鋸齒狀或波狀邊緣,長 5-15 公分,寬 2-5 公分
- 花:雌雄同株,花小且不顯眼,呈白色或粉紅色,開於葉腋處
- 果實:球形或橢圓形,直徑約 1 公分,未成熟時為綠色,成熟後轉為鮮紅色,含有 3-4 顆種子
分佈和生長環境
紅果冬青主要分佈於東亞地區,主要見於中國華東、華中、華北和東北等省分,以及日本、朝鮮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其生長環境適應性強,能在各種土壤類型和日照條件下存活,但也偏好濕潤、排水良好且陽光充足的地方。
食用和藥用價值
紅果冬青的果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C 和抗氧化劑,可以製成果醬、果凍等食品。此外,紅果冬青在傳統醫學中也有一定用途,其葉和根皮具有消炎、止瀉和降壓的功效。
園藝用途
紅果冬青因其常綠的葉子和鮮豔的果實而廣泛應用於園藝中,可用於以下用途:
- 觀賞:紅果冬青的果實在冬季非常顯眼,能為景觀增添色彩。
- 籬笆:紅果冬青可以用作籬笆,既有 декора性,也有一定防護性。
- 盆栽:紅果冬青也可以盆栽種植,適宜放置於陽台或露台等地方。
常見問題
Q:如何種植紅果冬青?
A:選擇陽光充足或半陰的地方,挖出比根球大的洞,將紅果冬青苗放入洞中,填入土壤並壓實,澆足水。
Q:紅果冬青的果實可以食用嗎?
A:是的,紅果冬青的果實可以製成果醬、果凍等食品,但不能一次食用過多。
延伸閲讀…
紅果冬青
紅果冬青- 抖音百科
Q:紅果冬青的根系發達嗎?
A:紅果冬青的根系較淺,因此不建議種植在人行道或鋪有瓷磚的地方。
特徵 | 描述 |
---|---|
原產地 | 東亞 |
分類 | 冬青科冬青屬 |
樹高 | 0.5-2 公尺 |
樹冠 | 茂密且緻密,呈圓形或卵形 |
葉 | 互生,革質,邊緣有鋸齒狀或波狀邊緣,長 5-15 公分,寬 2-5 公分 |
花 | 雌雄同株,花小且不顯眼,呈白色或粉紅色,開於葉腋處 |
果實 | 球形或橢圓形,直徑約 1 公分,未成熟時為綠色,成熟後轉為鮮紅色,含有 3-4 顆種子 |
分佈 | 中國華東、華中、華北和東北等省分,以及日本、朝鮮和俄羅斯遠東地區 |
生長環境 | 濕潤、排水良好且陽光充足的地方 |
食用和藥用價值 | 果實富含維生素 C 和抗氧化劑;葉和根皮具有消炎、止瀉和降壓的功效 |
園藝用途 | 觀賞、籬笆、盆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