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論述龜的意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演變,強調其作為代表北方的靈獸、天之四靈之一的象徵意義。
道教對其信奉,尊稱其為“執明”,並將其人格化崇拜為玄武神。
在二十八宿中,玄武被用來指代北方七宿。後世神話中,其形象演變為揹負玄蛇的黑龜。


相傳,夏禹治水之前的治水專家鯀,字玄冥,也稱為玄武,曾協助舜治水。
關鍵詞:龜、玄武、道教、天之四靈、二十八宿
在民間信仰中,玄武被尊為玄天上帝或真武大帝,其祭祀在武當山尤為興盛。
日本佛教也祀奉“妙見菩薩”,其形象與玄武十分相似,被認為是同一位神明。
玄天上帝在東南亞地區也有廣泛信仰,並被奉為北方之神的代表。
其腳踩龜蛇的形象反映了北方屬水、五色屬黑的五行學説。
相傳,玄天上帝飛昇之日為九月初九。
龜蛇
龜蛇,又稱鱉蛇,是爬蟲綱有鱗目眼鏡蛇科下的蛇類,共有6屬14種。龜蛇廣泛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常見於林地、草原和淡水水域。它們因其頭骨形似龜頭而得名,具有獨特的牙齒結構和進食方式。
形態特徵
龜蛇的身長一般在60-150公分之間,身體粗壯,頭部較扁,吻突部位突出。它們的頭部和頸部佈滿鱗片,具有特殊的骨骼結構,使其頭部可以靈活地縮回殼內。龜蛇的眼睛較小,瞳孔為圓形。
牙齒結構
龜蛇擁有獨特的牙齒結構,稱作「後溝牙」。後溝牙位於上頜骨後方,呈溝狀,與其他眼鏡蛇科蛇類不同。這些後溝牙負責分泌毒液,但龜蛇的毒液毒性較弱,主要用於麻痺獵物,不會致命。
進食方式
龜蛇主要以魚類、兩棲類和昆蟲為食。它們會潛伏在水中或沿岸,等待獵物靠近。當獵物出現時,龜蛇會迅速張開嘴巴並咬住獵物。它們的後溝牙會分泌毒液,麻痺獵物,使其失去抵抗力。然後,龜蛇會將獵物吞下。
種類
龜蛇屬下共有6屬14種,主要分佈於非洲、亞洲和美洲。其中較常見的種類有:
屬 | 種 | 分佈 |
---|---|---|
Aspidelaps | Aspidelaps lubricus | 南非 |
Boulengerina | Boulengerina annulata | 中非 |
Elapsoidea | Elapsoidea laticincta | 美洲 |
Furina | Furina ornata | 澳洲 |
Hemachatus | Hemachatus haemachatus | 非洲 |
Paranaja | Paranaja multifasciatus | 南亞 |
生態習性
龜蛇多為夜行性動物,白天通常躲藏在岩石縫隙、樹洞或地下。它們具有很強的游泳能力,可以在水中自由活動。龜蛇的交配方式為卵胎生,雌蛇一次可產下2-10枚卵。
醫學用途
儘管龜蛇的毒液毒性較弱,但仍有人利用其毒液製作抗蛇毒血清。此外,龜蛇的肉也被一些地區的人們食用。
保育現狀
延伸閲讀…
龜蛇二將_百度百科
玄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由於棲息地破壞、過度捕捉和氣候變化等因素,許多龜蛇種類面臨到生存威脅。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已將多種龜蛇列入保育類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