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詐騙】小心!美容詐騙手法揭露,保住你的血汗錢!

【美容詐騙】小心!美容詐騙手法揭露,保住你的血汗錢!

鑑於新冠肺炎疫情限制放寬,港人在閑暇之餘紛紛北上消費購物,奈何詐騙手法日新月異,套路層出不窮。近日,一位深圳市民在社交平台發帖控訴在東門町遭遇被迫消費的經歷。

手段頻生,美容店套數不一

這位市民表示,事發時他正在東門町購買物品,突然有陌生男子上前搭訕,要求幫忙領取物品後便將他帶至一家美容院。美容院女工作人員隨即熱情上前,聲稱他的面部污垢過多,需要花費500元進行排毒護理。市民當時心生警惕,但拗不過女工作人員的「軟磨硬泡」,同意進行護理。隨後,工作人員又以強行推銷手法,讓市民又支付了300元購買護理液。

美容詐騙 Play

困獸鬥,步步進逼

類似事件並非孤立無援。有不良美容店常以極低價格誘騙顧客到店消費,隨後便展開花式遊説,讓顧客簽下巨額療程合同。最常見的欺騙手段之一便是不讓顧客付款後離開,強行「困獸鬥」。當店員完成某個療程後,便不斷慫恿顧客簽訂更多療程,直到顧客簽下合同方才放行。顧客在店員的不斷攻勢下,往往會被迫答應簽約以求脱身。然而,這些療程通常被哄抬價格,而且顧客可能並不需要。

美容詐騙

話術陷阱,誘導消費

曾有一位受害者在媒體上分享了自己的經歷。當時,受害者被一家美容店以80元的試用優惠券吸引,前後簽下了價值10,000元的脱毛療程和價值30,000元的面部護理療程。事後,美容店再次聯絡受害者,聲稱其信用卡中獎,誘使其再次光顧。在被店員長達一個多小時的「疲勞轟炸」後,受害者又簽下了豐胸療程。

心理操控,寸步難行

臨牀心理學家指出,步步進逼是美容院慣用的欺騙手段。店員會觀察顧客性格,尋找其弱點,對那些不敢拒絶或軟弱的人,他們會逐漸變本加厲地推銷。顧客一旦答應了一個要求,便很容易再答應另一個,不知不覺中陷入泥潭。以上述案例為例,受害者在連續被催促後,根本無法消化店員提供的資訊,在脱下衣物後更是覺得毫無防禦力,極易做出錯誤的決定。

防範措施,警惕詐騙

面對這種欺騙性的銷售手法,消費者應牢記以下三條原則:

  1. 拒絕過度催促,避免臨場動揺;
  2. 堅持瞭解療程內容,切勿盲目簽約;
  3. 保持冷靜和理智,切勿輕易暴露個人信息或簽署不明文件。

交友軟體,隱藏騙局

除了線下實體店鋪,有不法美容業者也開始利用交友軟體尋找獵物。他們在交友軟體上打造虛假人設,吸引被害人上門消費,並運用話術手段讓被害人簽下本票。公平交易委員會已對全國多家此類不法美容店進行處罰,總罰款金額高達1100萬元。

警惕可疑,維護權益

使用交友軟體時應保持警覺,切勿輕信陌生人的搭訕或邀請。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應立刻停止溝通並向有關部門舉報。維護自身權益,防範於未然。

美容詐騙猖獗,消費者須慎防

美容詐騙是指不法業者利用宣稱具有神奇功效的美容產品或療程,誘騙消費者購買或接受服務,藉此牟取暴利。這些美容詐騙手法層出不窮,消費者務必提高警覺,以免落入陷阱。

常見的美容詐騙手法

手法 特徵
誇大產品功效 宣稱產品能短時間內消除痘疤、細紋或疤痕等問題
免費體驗或試用 先提供免費體驗或試用,讓消費者見證產品效果後購買正品
限時優惠或團購 營造時間緊迫或限量發售的假象,促使消費者衝動購物
名人代言 利用名人效應,讓消費者誤信產品的真實性與有效性
虛假見證 使用虛構或誇大的見證文,營造產品好評如潮的假象

美容詐騙的危害

美容詐騙不僅造成消費者金錢損失,還可能危害健康:

  • 無效或有害產品:詐騙業者販售的產品可能含有有害成分,導致過敏、皮膚刺激或其他健康問題。
  • 不當療程:詐騙業者可能提供不專業或不適當的療程,造成肌膚受傷或永久性損害。
  • 心理壓力:上當受騙會對消費者造成心理壓力,影響自信心和自我形象。

如何避免美容詐騙

避免美容詐騙,消費者應注意以下事項:

  • 保留證據:保留產品包裝、廣告宣傳資料、付款記錄等證據。
  • 向消保單位投訴:向消保單位提出申訴,尋求協助。
  • 考慮法律途徑:如果損失金額重大,可考慮採取法律行動。

美容詐騙防不勝防,消費者務必提高警覺,理性判斷、多方查證,避免落入詐騙陷阱。保障自身權益,享受安全有效的美容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