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
浩,發音「hāo」,源自古音「古沓切」,又稱「葛合切」。浩字有兩種辭義,其一是古代金城郡的浩亹縣名,其二是浩亹水,東起允吾,注入湟水。
書寫筆順
浩字共10筆,其筆順如下:

| 筆劃 | 筆順 |
|---|---|
| 1 | 左下撇 |
| 2 | 往右上豎 |
| 3 | 橫 |
| 4 | 往左撇 |
| 5 | 往左下撇 |
| 6 | 彎鈎 |
| 7 | 往右上一挑 |
| 8 | 豎彎鈎 |
| 9 | 橫 |
| 10 | 豎彎鈎 |
Emoji符號
浩字對應的Emoji符號為「🌊(波浪)」,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浩瀚遼闊的水波。
圖片與圖形
本網站提供浩字的PNG圖片和GIF圖形,便於復制黏貼。此外,九宮格和米字格的設計有助於學生認識浩字的結構。
英文解釋與倉頡碼
本站提供浩字的簡單英文解釋,以及倉頡輸入碼,方便學習和查找。
浩筆劃:揮灑天地,翰墨飄香
浩筆劃,筆鋒所至,氣宇軒昂;浩氣騰雲,筆走龍蛇,揮灑天地。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們以浩筆為媒,勾勒時代萬千氣象,留下不朽墨寶。
浩筆劃的歷史變遷
浩筆劃一詞最早見於《漢書·揚雄傳》,文中記載了揚雄以「浩筆日規書,有餘力更思」來比喻自己的寫作勤勉。到了唐代,「浩筆劃」一詞逐漸成為對傑出書法家的稱讚之語。
浩筆劃的種類與特色
浩筆劃根據其筆法、結構等特徵,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 種類 | 特色 |
|---|---|
| 中鋒筆劃 | 筆鋒行於筆畫中央,線條遒勁有力 |
| 側鋒筆劃 | 筆鋒偏於筆畫一側,線條婉轉靈動 |
| 藏鋒筆劃 | 筆鋒出入迴轉,線條渾厚凝重 |
| 露鋒筆劃 | 筆鋒顯露在外,線條輕盈飄逸 |
| 頓筆 | 筆鋒略作停留,線條形成頓挫感 |
| 連筆 | 筆鋒連貫運轉,線條一氣呵成 |
| 逆鋒筆劃 | 筆鋒逆向運轉,線條蒼勁有力 |
浩筆劃的藝術欣賞
欣賞浩筆劃的藝術價值,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 書法家 | 浩筆劃特色 |
|---|---|
| 王羲之 | 筆法圓潤靈動,章法佈局疏朗 |
| 顏真卿 | 線條凝重有力,結體方正嚴謹 |
| 歐陽詢 | 筆劃遒勁剛健,結構嚴謹緊密 |
| 董其昌 | 筆勢飄逸灑脱,章法佈局妍美 |
| 黃庭堅 | 筆劃峻拔飛動,結體奇崛險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