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由來】解謎香港的名字:不可不曉的歷史淵源

【名稱由來】解謎香港的名字:不可不曉的歷史淵源
香港地名由來 相關傳説 歷史記載
1. 水泉甘甜説 説的河流、瀑布、溪流。港島南部清甜芬芳,稱香江、香港。 1816 年阿美士德使團途經香港,記載美麗瀑布。1874 年王韜主編《循環日報》主張此説。
2. 女海盜香姑説 香港島曾被女海盜香姑盤據,又稱香姑島,後變香港島。 張保仔妻為石香姑,在 19 世紀初與張保仔結合,成為海盜。
3. 紅香爐説 銅鑼灣天后廟有紅香爐,廟後山稱紅香爐山,廟前海稱紅香爐港,後變香港。 清朝海防加強,紅香爐築堡壘,標註在海防圖。1819 年《新安縣志》同時記載紅香爐山和香港村。
4. 疍家婦女引路説 英軍在赤柱登陸,疍家婦女陳羣帶路,稱呼所在地為 “Hong Kong”。 阿羣帶路非香港地名由來,但 1841 年香港開首次人口調查中,記載裙帶路村。1846 年政府修建道路,設置 “裙帶路里程碑”。
5. 香木出口説 新安縣盛產香木,經尖沙咀轉運香港仔,出口稱 “香港”。 宋朝開始,香港一帶種植香木,加工成香料、祭祀品等。
6. 香山瀑布説 薄扶林瀑布灣公園曾有甘甜瀑布,外國水手稱香港為 “Hong Kong”。 1853 年《遐邇貫珍》記載香港得名於溪水清甘。
7. 現存最早文獻記載 1595 年《粵大記》記載 “香港”,位於今鴨脷洲。 《粵大記》中的 “香港” 並非今香港島,而是明朝新安縣五都大帽山下 23 自然村之一。
8. 紅香爐演變 最早見於明末,指銅鑼灣附近漁村。1841 年開埠後,又指維多利亞城一帶。 1875 年起,裙帶路取代阿羣帶路出現在香港旗中,1959 年被香港盾徽取代。
9. 香菇傳説 17 世紀傳説,銅鑼灣曾放置漂來的紅香爐,後變香港。 清朝海防圖和 1841 年開埠首次人口調查均記載 “紅香爐”。
10. 山溪瀑布水質甘甜 1816 年英國使團記載 “香江” 因瀑布水質清甜而得名。 1853 年《遐邇貫珍》記載香港因溪水甘甜而得名。

名稱由來的探索

名稱的由來往往藴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地理資訊。從城市街道到自然地標,探究名稱的根源可以揭示一個地區的過去和影響其命名的因素。

名稱由來 Play


名稱由來

地點 名稱由來
台北 來自平埔族語,意為「竹中平原」或「竹叢」
紐約 紀念英國約克公爵,最初名為新阿姆斯特丹
聖保羅 因一座獻給聖保羅使徒的教堂而得名
亞馬遜河 以傳説中一支女性戰士部落「亞馬遜人」命名
撒哈拉沙漠 來自阿拉伯語,意為「一個漫長的徵途」或「一個乾燥的地方」
安第斯山脈 來自印加語,意為「閃亮的銅」
長城 中國秦朝時建造的一系列防禦工事,因其蜿蜒的結構而得名
喜馬拉雅山脈 來自梵語,意為「雪窩」或「天氣住所」
金字塔 來自希臘語,意為「多坡建築」或「用於國王陵墓的結構」
羅浮宮 原為一座城堡,後成為法國皇宮,其名稱源於中世紀要塞的「羅浮」一詞

這些例子展示了名稱由來如何反映不同的文化、語言和影響力,從原住民部落到殖民者探險家。追溯名稱的根源,有助於我們瞭解人類歷史、地理和文化相互交織的複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