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營將軍】守護神五營將軍 確保您居家安寧的靈界戰士

【五營將軍】守護神五營將軍 確保您居家安寧的靈界戰士

五營神將的起源與信仰演變

導言

五營神將,又稱五營將軍,是道教和中國民間信仰中不可或缺的護法神,守護廟宇和村莊不受邪魔侵擾。其信仰歷史悠遠,具備豐富的文化意涵。

漢代起源與文獻記載

五營將軍 Play

五營神兵的信仰源自漢代魏晉以前,已見諸於道教典籍。初期,人們崇拜社神,逐漸產生「五營」概念,象徵天地四方和中央。隨著時間推移,「五營」觀念廣為流傳,並在文獻中被記錄下來。

宮廟中的重要角色

五營神將分為東、南、西、北、中五營,各持不同旗幟,如綠、紅、白、黑、黃。他們協助中壇元帥統領神兵,保衞廟宇和村莊,並肩負陰陽兩界的防禦任務。

五營將軍

神兵的招募與管理

傳説中,五營神兵多由「孤魂野鬼」收編而成。在招募後經過訓練,成為神明麾下的神兵。神明雖然負有管理神兵的職責,但若神兵私下行為不端,仍會受到懲罰。

犒軍與收營儀式

由於神兵保留著人性特質,完成任務後會在廟中接受「犒軍」,宛如人類的發薪日。此外,每個月的「犒軍」和「收營」儀式,與人類的放假制度相仿。

移民社會中的信仰傳承

隨著移民社會的發展,五營信仰從中國大陸傳入台灣。後來,逐漸與王爺信仰、城隍信仰相結合,形成獨特的本土化信仰體系。

「五營旗」的象徵意義

五營旗是五營神將的重要象徵,標誌著「五營兵馬在此」。同時,它也是法師或乩童施展法術時使用的信物,搭配「五寶」使用。

空間文化標誌與界域確立

泉、漳籍移民在台灣聚居後,為了明確界域區分,特安紮五營作為四圍屏障,形成普遍存在的空間文化標誌。

附表:五營神將

神將 旗幟顏色 軍隊
東營元帥 九夷軍
南營元帥 八蠻軍
西營元帥 六戎軍
北營元帥 五狄軍
中壇元帥 三秦軍

五營將軍:守護人間的靈界神明

五營將軍,又稱「五營神將」,是道教中五方天帝的守護神,分別是:

  • 中壇元帥(太子爺):值守中央
  • 東營將軍(哪吒三太子):值守東方
  • 南營將軍(韋馱天):值守南方
  • 西營將軍(二郎神):值守西方
  • 北營將軍(玄壇真君):值守北方

五營將軍掌管人間災厄、邪煞,保佑地方平安。其職司如下:

神將 職司
中壇元帥 降妖除魔、治病驅邪
東營將軍 斬鬼降妖、除瘟滅疫
南營將軍 護法降魔、防火鎮煞
西營將軍 斬妖除惡、避邪鎮宅
北營將軍 鎮宅保安、求財進祿

五營將軍常與民間信仰相結合,成為許多廟宇祭祀的神祇。其形象大多威嚴勇猛,隨侍於特定天帝或神明左右。

供奉方式

供奉五營將軍時,可準備五色令旗、五方神將神像、五營元帥疏文等祭品。祭拜時間則以初一、十五、神誕日為主。

禁忌

供奉五營將軍時,應避免以下禁忌:

  • 穢氣沖煞:祭拜區不可靠近不潔之地。
  • 葷腥祭品:祭祀應供奉素食或水果。
  • 妄言妄語:不可在祭拜區説粗話或不敬之語。

結語

延伸閲讀…

五營元帥.守護人民的無形軍隊|神祇介紹

五營神將

五營將軍是民間信仰中重要的靈界神明,守護人間平安,懲罰邪惡。供奉五營將軍可祈求保佑、驅邪避煞,讓生活平安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