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地支與干支紀年
引言: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十二地支」與「天干」共同構建了「干支紀年」體系,對中國曆法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地支 | 天干 | 搭配 |
---|---|---|
子 | 甲 | 甲子 |
醜 | 乙 | 乙丑 |
寅 | 丙 | 丙寅 |
卯 | 丁 | 丁卯 |
辰 | 戊 | 戊辰 |
巳 | 己 | 己巳 |
午 | 庚 | 庚午 |
未 | 辛 | 辛未 |
申 | 壬 | 壬申 |
酉 | 癸 | 癸酉 |
戌 | 甲 | 甲戌 |
亥 | 乙 | 乙亥 |
起源與含義:
「地支」最早可能源自於觀測「北斗七星」的運行軌跡,作為「時辰」的標誌。


命名與演變:
「十二地支」名稱的由來,眾説紛紜。一説是源於「日加」法,另一説是源於對「木星」公轉週期的觀察。
與天干相配:
「十二地支」與「天干」相結合,形成「干支紀年」體系。一週期為「六十花甲」,也就是「六十年」。
應用:
「干支紀年」廣泛應用於記錄年、月、日和時辰,以及占卜、風水等領域。
字形演變:
地支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中,隨著時代演進,字形不斷發生變化。例如,「子」字最初表示「地支之首」,後來變成「後代子孫」的通稱。
文化影響:
「十二地支」與「干支紀年」深深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影響了十二生肖、八字命理等文化習俗。
12 天干地支:古中國的時空座標系統
自古以來,天干地支作為中國傳統曆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用於紀年、紀月、紀日,更遍及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領域,影響深遠。
何謂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一種由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相互搭配的計時系統。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包括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相配,形成六十個不同的組合,稱為「六十甲子」。
天干地支與紀年
天干地支用於紀年,相鄰兩個天干與地支組成一個年號。如「甲子年」表示天干甲與地支子組成的年號。以此類推,六十年循環往復,構成一個「甲子」。
年號 | 天干 | 地支 | 公元 |
---|---|---|---|
甲子 | 甲 | 子 | 公元 0001 年 |
乙丑 | 乙 | 醜 | 公元 0002 年 |
丙寅 | 丙 | 寅 | 公元 0003 年 |
… | … | … | … |
天干地支與紀月
天干地支也用於紀月,每個月份由一個天干與一個地支組成。如「正月」即為「甲寅月」,由天干甲與地支寅組成。十二個月按順序排列,構成一「年」。
月份 | 天干 | 地支 | 農曆 |
---|---|---|---|
正月 | 甲 | 寅 | 虎月 |
二月 | 乙 | 卯 | 兔月 |
三月 | 丙 | 辰 | 龍月 |
… | … | … | … |
天干地支與紀日
天干地支同樣用於紀日,十個天干與十二個地支按順序組成,共六十個不同的組合。如「甲子日」表示天干甲與地支子組成的日子。以此類推,六十年循環往復,構成一個「六十甲子」。
日期 | 天干 | 地支 | 西元 |
---|---|---|---|
2023 年 1 月 1 日 | 壬 | 寅 | 甲寅日 |
2023 年 1 月 2 日 | 癸 | 卯 | 乙卯日 |
2023 年 1 月 3 日 | 甲 | 辰 | 丙辰日 |
… | … | … | … |
天干地支與四柱八字
天干地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廣泛運用,其中「四柱八字」是重要應用之一。四柱八字指出生年月日時的干支組合,根據四柱八字可以推算人的命理運勢。
天干地支與五行
天干地支與五行理論密切相關。天干五行屬性對應: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地支五行屬性對應:子午屬火、醜未屬土、寅卯屬木、辰戌屬土、巳酉屬金、亥屬水。五行相生相剋,影響運勢吉凶。
天干地支與生肖
天干地支與生肖關係密切。地支十二生肖對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生肖相合相刑,影響運勢吉凶。
天干地支在中國文化中的應用
天干地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應用十分廣泛,除紀年、紀月、紀日外,還涉及命理、擇吉、姓名學、風水等諸多領域。對中國人的生活、思想、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延伸閲讀…
十天干十二地支(中國古代曆法)
十二地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