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歌頌之音,情思迴盪
在先秦時期,《論語》中提及「吟詠歸」,反映了詠歌在士大夫階層中的流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詠史詩大放異彩,成為文人表達政治觀點和抒發個人志向的重要方式。而唐宋詩詞的興盛,則讓詠歌在文壇上佔據了不可動搖的地位,留下了一批不朽的詠物佳作。
詠歌的類型多種多樣,從讚頌帝王功德的帝王詠,到寄寓個人情懷的詠物詩,不一而足。詠歌不僅體現了古人的文學才情,更反映了他們的時代精神和審美追求。透過詠歌,我們得以窺見歷史的軌跡和人心的幽微,從而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詠的意思
詠,音 yǒng,在現代漢語中具有以下幾種意思:
意思 | 解釋 |
---|---|
吟唱 | 用低緩的聲音詠誦詩文。 |
歌頌 | 用言語或文字讚美歌頌。 |
形容 | 用言語或文字描繪、刻畫人或事物。 |
思念、懷念 | 用言語或文字表達對遠方或故人的思念、懷念之情。 |
頌揚、 praise | 通過言語或文字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的頌揚、稱讚。 |
詠的詞彙用法
用法 | 例子 |
---|---|
動詞 | 吟詠詩文。 |
名詞 | 詩歌的詠誦者。 |
形容詞 | 詠歎調,悲傷哀婉的曲調。 |
副詞 | 詠唱自如地。 |
連詞 | 詠歎、詠懷等成語中表示讚美、懷念。 |
詠在不同語境的應用
文學
詠在文學中經常被用來描寫人物、事物或表達情感。例如:
-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詠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 李白在《靜夜思》中詠思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藝術
詠在藝術中也廣泛應用於繪畫、音樂等領域。例如:
- 中國古畫中,詠物是常見的題材,如《詠梅圖》。
- 詠歎調是一種聲樂形式,以其悲傷哀婉的曲調見長。
文化
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意義,與詩歌、書法等藝術形式緊密相連。例如:
- 詠春拳是一種以吟詠為輔的武術,注重呼吸和勁力的運用。
- 詠經是佛教徒念誦經文的儀式,用以淨心祈福。
結論
詠是一個多義詞,在現代漢語中具有吟唱、歌頌、形容、思念、頌揚等多種意思。它在文學、藝術、文化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是豐富漢語表現力的一種重要手段。
延伸閲讀…
漢典“詠”字的基本解釋
詠的意思|漢典“詠”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