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背部俞穴,喚醒身體正能量
肩負著連結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重任,背部是人體不容忽視的重要區域。而貫穿背部的督脈和膀胱經,更是影響全身陽氣流暢的關鍵。


八髎穴:位於骶椎,共有八穴,具有調節氣血、温暖下肢的功效。
心俞穴:位於後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方凹陷處,有助於緩解心悸、心慌等症狀。
三焦俞穴:位於第一腰椎棘突下方旁開1.5寸處,具有健脾胃、調三焦的功效。
胃俞穴:位於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方旁開1.5寸處,有助於改善胃痛、噁心嘔吐。
脾俞穴:位於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方旁開1.5寸處,具有健脾益氣、消 отеки的功效。
膽俞穴:位於第十胸椎棘突下方旁開1.5寸處,有助於改善黃疸、下肢麻木等症狀。
肝俞穴:位於第九胸椎棘突下方旁開1.5寸處,具有疏肝理氣、改善失眠的功效。
厥陰俞穴:位於第四胸椎棘突下方旁開1.5寸處,有助於緩解肋間神經痛、心悸等症狀。
肺俞穴:位於第二胸椎棘突下方旁開1.5寸處,具有通肺理氣、改善咳嗽氣喘的功效。
背部經絡保健,遠離不適
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如久坐、負重過度、睡眠不足等,都會損傷背部肌肉和經絡,導致背痛、疲勞等問題。
針對背部不適,推拿和艾灸是很好的改善方法。推拿可以疏通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排出體內的寒氣和濕氣。而艾灸則能刺激背部經絡,温暖身體,激發陽氣,增強正氣。
通過正確的背部保健,可以喚醒身體的正能量,提升機體功能,遠離各種疾病。
背部穴位表
穴位 | 位置 | 功效 |
---|---|---|
肩井穴 | 肩部最高點 | 通經活絡、舒緩肩頸痠痛 |
肩髎穴 | 肩峯外側下方凹陷處 | 疏散風寒、緩解手臂酸脹 |
風池穴 | 後頸髮際兩側凹陷處 | 清頭明目、改善肩頸不適 |
崑崙穴 | 小腿外側腳踝骨後方凹陷處 | 補腎壯骨、緩解腰膝痠軟 |
八髎穴 | 腰椎旁肌肉內四對凹陷處 | 調經補腎、滋養氣血 |
委中穴 | 膝蓋後方中央凹陷處 | 活血止痛、緩解坐骨神經痛 |
常見背部穴位按摩手法
- 按壓法:用拇指或中指按壓穴位,力道適中,持續按壓約1-2分鐘。
- 揉按法:用手指或掌心揉動穴位,力道由輕到重,持續揉按約3-5分鐘。
- 旋轉法:用手指或掌心在穴位上旋轉按摩,力道輕柔,持續旋轉約1-2分鐘。
- 拍打法:雙手拍打背部穴位,力道適中,持續拍打約5-10分鐘。
穴位對應不適症狀
症狀 | 對應穴位 |
---|---|
肩頸痠痛 | 肩井穴、肩髎穴、風池穴 |
腰膝痠軟 | 崑崙穴、八髎穴 |
頭痛 | 風池穴 |
手臂酸脹 | 肩髎穴 |
坐骨神經痛 | 委中穴 |
背部穴位按摩注意事項
- 按摩前先做好熱身,避免穴位刺激過於強烈。
- 按摩時力道適中,避免過度施力造成不適。
- 按摩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建議每次按摩10-15分鐘。
- 若按摩後出現不適反應,請立即停止按摩並尋求醫療協助。
- 懷孕婦女、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者,建議按摩前先諮詢醫療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