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斗甕:逝者遺骨的安息之所】
金斗甕,俗稱骨甕、骨罈,乃供奉逝者遺骨之器皿。經土葬或風葬後,待時日推移,各地習俗略異,多於數年後舉行撿骨儀式,將腐肉去除,取出白骨,收入容器,斯容器即稱金斗甕。


台灣早期土葬,常為金斗甕另建新墳,或與家族合葬,構建家族墓,美其名為「佳城」。現今亦有奉入靈骨塔祭拜者。
金斗甕的類別
類別 | 特徵 |
---|---|
奉金甕 | 專供奉納骨灰 |
黃金甕 | 金屬製成,價值不菲,流行於明清時期 |
金甕 | 陶製,質地堅硬,多用於傳統土葬 |
金塔 | 外形似塔,具有裝飾元素 |
骨甕 | 盛放遺骨的容器,常見於古墓 |
骨罈 | 盛放遺骨的容器,多為陶製,現代仍有使用 |
奉金甕:秦始皇帝陵園的神秘寶物
奉金甕,是秦始皇帝陵園中發現的一件珍貴寶物,是當時為秦始皇準備的隨葬品之一。於1980年,於秦始皇陵園外圍發現。
奉金甕的歷史起源
奉金甕,又稱奉金文甕或金甕,是秦始皇帝陵園中的重要文物,屬於祭祀用具。奉金甕製作於秦始皇時期,主要用於存放祭祀用的酒水。
奉金甕的形制
奉金甕以青銅鑄造而成,外形為甕狀,通高約38.5釐米,口徑約28.5釐米,底徑約17.2釐米。甕身布滿精美紋飾,主要以夔紋、雲紋、鳥紋等構成。
特徵 | 描述 |
---|---|
質地 | 青銅 |
形制 | 甕狀 |
高度 | 約38.5釐米 |
口徑 | 約28.5釐米 |
底徑 | 約17.2釐米 |
紋飾 | 夔紋、雲紋、鳥紋 |
奉金甕的用途
奉金甕的主要用途是盛放祭祀用的酒水。秦始皇帝陵園是皇陵,而奉金甕則是陵園中祭祀的重要用具。
奉金甕的發現
1980年,考古人員在秦始皇帝陵園外圍發現了奉金甕。奉金甕出土時放置於一個土坑中,甕內盛放着少量酒水。
奉金甕的價值
奉金甕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歷史價值:奉金甕是秦始皇帝陵園的重要文物,見證了秦朝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 藝術價值:奉金甕的造型優美,紋飾精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 科學價值:奉金甕的出土為研究秦朝喪葬習俗和祭祀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結語
奉金甕是秦始皇帝陵園中的珍貴寶物,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它的發現不僅為我們揭示了秦朝的歷史,還豐富了我們對秦朝喪葬習俗和祭祀文化的認識。
延伸閲讀…
王炳梁律師- 擱呷郎看風水! 台灣有句俗語:「自己揹奉金
鳳金甕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