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掌關節炎:拇指疼痛的常見原因
引言
拇指的腕掌關節(CMC)負責與掌骨連接,具有靈活性,卻也容易因過度使用而發炎,形成「腕掌關節炎」。本文將探討其成因、症狀、診斷和治療方法,幫助您瞭解並妥善應對這種常見的關節問題。
成因與症狀


腕掌關節炎的成因主要與過度使用有關,例如頻繁使用拇指抓握重物、從事餐飲業需長時間拿取重器等。其他致因包括運動傷害、外力撞擊或韌帶鬆弛。
此疾病的症狀表現為拇指進行抓握動作時疼痛,大拇指並感痠痛或摩擦聲(如搓揉頭髮般)。不同於其他拇指疼痛相關疾病,腕掌關節炎通常不會造成關節紅腫熱痛。
診斷
診斷腕掌關節炎可依據病史詢問、症狀表現及相關檢查進行。復健科醫師會先排除其他可能致痛的疾病,例如扳機指、媽媽手等。接下來會透過肌肉骨骼超音波評估關節狀況,檢查是否有積水、骨刺或脱位情形。此外,超音波也能檢查周圍肌腱韌帶,確認是否有合併問題。
治療方法
腕掌關節炎的治療方法多元,包括:
- 急性期冰敷:疼痛難耐時,可局部冰敷,每15-20分鐘敷一次,一天3-4次,避免凍傷。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消炎止痛,但勿長期服用。
- 動作調整:避免拇指負重抓握、扭曲或拿取重物。
- 手腕輔具:配戴護具固定4-6週,可適度活動手指防止僵硬。
- 超音波導引注射:復健科醫師利用超音波定位,精準注射藥物至患處。
- 類固醇:早期急性腕掌關節炎可注射類固醇快速止痛。
- 玻尿酸:可減少關節發炎、潤滑並促進活動度。
- 高濃度葡萄糖:刺激關節修復。
- 高濃度自體血小板(PRP):富含生長因子,直接促進組織修復。
- 手術:關節退化嚴重且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復健運動
在症狀緩解後,可進行復健運動改善拇指功能:
- 拇指外展:一手擋住拇指外側,出力維持10-15秒。
- 拇指彎曲:一手擋住拇指內側,出力維持10-15秒。
- 拇指伸展:一手擋住拇指背面,出力維持10-15秒。
結論
拇指腕掌關節炎是手部常見關節炎,與過度使用有關。透過早期診斷、適當治療和復健運動,可有效控制疼痛、改善功能。切記避免過度使用拇指、注意保暖,並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才能預防腕掌關節炎的發生或復發,維護拇指健康靈活。
大拇指第一關節:結構、重要性與常見問題
大拇指第一關節,也稱為掌指關節,位於大拇指基部,連接拇指骨與掌骨。它是手部重要的關節之一,負責拇指的活動和精細運動。
解剖結構
大拇指第一關節由以下主要結構組成:
結構 | 描述 |
---|---|
拇指骨近端 | 大拇指的第一塊骨頭,與掌骨遠端相接。 |
掌骨遠端 | 手掌最後一塊骨頭,與拇指骨近端相接。 |
關節囊 | 環繞關節的結締組織囊,提供穩定性。 |
韌帶 | 連接關節兩端骨骼的強韌結締組織帶。 |
肌腱 | 連接肌肉和骨骼的堅韌纖維束,負責拇指運動。 |
功能和重要性
大拇指第一關節關乎拇指和整體手部的功能:
- 活動度:允許拇指在多個平面進行靈活活動,包括屈曲、伸展、外展和內收。
- 抓握:拇指第一關節參與抓握物體,提供對物體敏感且精確的控制。
- 對抗:與其他手指配合,拇指通過大拇指第一關節提供對抗力,確保手部協調運作。
- 精細運動:參與筆寫、彈奏樂器等涉及精細運動的活動。
常見問題
大拇指第一關節易受某些問題的影響,包括:
- 關節炎:關節軟骨的炎症和退化,導致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
- 韌帶損傷:韌帶過度拉伸或撕裂,引起疼痛、腫脹和不穩定。
- 肌腱炎:肌腱發炎,造成疼痛和活動受限。
- 骨折:拇指骨或掌骨的骨折,導致疼痛、變形和功能受損。
預防和治療
以下措施有助於預防或減輕大拇指第一關節的問題:
- 適度活動:定期活動拇指關節,防止僵硬。
- 加強運動:練習拇指力量和活動度練習,例如使用捏握器。
- 正確姿勢:保持手部在正確姿勢下使用,避免過度負擔。
- 熱敷和按摩:緩解疼痛和僵硬,促進血液循環。
- 伸展:定期伸展拇指和周圍肌肉,保持靈活性。
在出現大拇指第一關節問題時,及時尋求醫療協助非常重要。治療方案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而異,可能包括藥物、物理治療、支架或手術等。
延伸閲讀…
手指關節痛該看哪科?手指關節痛原因、舒緩方法一次看 – 康健
Q&A #111489 左大拇指第一關節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