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地支時間】解鎖十二地支時間的秘密:農民曆時辰對照指南

【十二地支時間】解鎖十二地支時間的秘密:農民曆時辰對照指南

時辰:中國古代的時間制度

定義與劃分

中國古代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段稱作「時辰」,每個時辰約等於現今兩個小時。十二時辰分別為:

十二地支時間 Play

時辰 時間
子時 23:00-01:00
醜時 01:00-03:00
寅時 03:00-05:00
卯時 05:00-07:00
辰時 07:00-09:00
巳時 09:00-11:00
午時 11:00-13:00
未時 13:00-15:00
申時 15:00-17:00
酉時 17:00-19:00
戌時 19:00-21:00
亥時 21:00-23:00

起源與演變

十二時辰制的起源尚不明確,有西周説、戰國説、漢朝説等推測。普遍認為,它形成於先秦時期,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十二地支時間

不同時期的時辰制

先秦文獻中曾出現一日四時、一日十時、一日十六時、一日十二時等劃分方法。秦漢簡牘中發現了十二時制的實例。戰國晚期至漢代,也使用過十六時制。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流行過二十四時辰制,即以十二支、四維、八幹組合表示時刻。

天干與地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用於表示順序,而地支用於表示時間。六十甲子是天干與地支相結合,按順序組配成六十對。

十二時辰與十二地支的對應關係

十二時辰與十二地支之間的對應關係是固定的,即:
子時:子
醜時:醜
寅時:寅
卯時:卯
辰時:辰
巳時:巳
午時:午
未時:未
申時:申
酉時:酉
戌時:戌
亥時:亥

十二地支與月份的對應關係

十二地支也用於表示月份,按陽曆每個月兩個節氣劃分。月份劃分方法如下:

十二地支 月份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十二地支與五行與時間的對應關係

五行對應關係
* 寅、卯、辰:木
* 巳、午、未:火
* 申、酉、戌:金
* 亥、子、醜:水

時間對應關係
* 寅時、卯時、辰時:春季
* 巳時、午時、未時:夏季
* 申時、酉時、戌時:秋季
* 亥時、子時、醜時:冬季

十二地支時間:傳統時辰測度法

十二地支時間,又稱「地支時辰」,是一種古老的時辰測度法,以十二種動物符號(即地支)代表一天中的十二個時段,每個時段等於兩個小時。

十二地支及其代表時辰

地支 代表時辰
23:00-01:00
01:00-03:00
03:00-05:00
05:00-07:00
07:00-09:00
09:00-11:00
11:00-13:00
13:00-15:00
15:00-17:00
17:00-19:00
19:00-21:00
21:00-23:00

十二地支時間的應用

十二地支時間在傳統文化中應用廣泛:

  • 時辰紀時:作為一日中時辰的表示方法,用於記錄事件、約定時間等。
  • 曆法編排:古時曆法中,以十二地支時間為基本間隔編排日期。
  • 中醫養生:傳統中醫認為,不同時辰人體機能有所不同,十二地支時間在養生保健上也具有指導意義。
  • 占卜預測:民間流傳著各種基於十二地支時間的占卜術,用於預測吉凶禍福。

十二地支時間與現代時間換算

為了便於理解和應用,以下是十二地支時間與現代標準時間的換算對照表:

延伸閲讀…

天干和地支

十二地支時辰對照表查詢!八字時間要如何換算?

地支時辰 現代時間
23:00 – 01:00
01:00 – 03:00
03:00 – 05:00
05:00 – 07:00
07:00 – 09:00
09:00 – 11:00
11:00 – 13:00
13:00 – 15:00
15:00 – 17:00
17:00 – 19:00
19:00 – 21:00
21:00 – 23:00

十二地支時間的文化傳承

十二地支時間作為一種古老的時辰測度法,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它不僅是傳統曆法和時令制度的基礎,也融入到民俗、占卜、養生等方面,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雖然現代社會普遍使用標準時間,但十二地支時間仍然在傳統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作為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繼續傳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