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戍:替人守衞,而後今昔不同的軍事概念

【戍】戍:替人守衞,而後今昔不同的軍事概念
音讀 甲骨文 字義演變 用例
ㄖㄨㄥ 盾戈組成,軍旅之事 一生戎馬生涯,為國家盡忠效力
ㄕㄨ 人持戈守衞 信知生男惡,反是女生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ㄒㄩ 地支第十一位,晚上七點到九點 戊戌變法,戊戌政變
天干第五個,等級或次第 戊戌六君子

戍:邊關守衞的代名詞

戍,古時指邊防守禦,負責守衞國家的邊疆領土。這些戍卒忠誠勇武,堅守崗位,為國家安危貢獻良多。

戍 Play

戍邊衞國的歷史沿革

朝代 戍邊制度
春秋戰國 兵制實施,設置戍卒
秦朝 建立郡縣制,規範戍邊體制
漢朝 實行屯田制,士兵駐守邊疆開墾土地
唐朝 完善戍邊防禦體系,設立安西、北庭等都護府
宋朝 加強邊防建設,設立邊塞軍鎮
元朝 重視戍邊事務,加固邊防工事
明朝 設置九邊、十二團營,強化邊防防禦
清朝 沿襲明制,邊防防禦完善

戍卒的使命與責任

戍卒肩負著守衞邊疆、保家衞國的重責大任,其主要使命與責任包括:

戍

  • 防禦敵軍入侵,維護邊境安寧
  • 巡邏警戒,監察敵軍動向
  • 及時報告軍情,傳遞邊境信息
  • 協助地方官府處理邊境事務
  • 執行邊境封查,防止走私和非法越境

戍邊生活與艱難

戍邊生活清苦,環境惡劣,戍卒們常年駐守邊關,忍受著以下艱難:

  • 氣候嚴寒或酷熱,環境惡劣
  • 飲食短缺,補給困難
  • 思鄉情切,與家人分離
  • 戰爭頻發,隨時面臨危險

儘管如此,戍卒們仍能堅定信念,忠於職守,為國戍邊,體現了崇高的愛國情懷和軍人精神。

戍邊的文化意義

戍邊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中華民族保家衞國的決心和毅力。戍邊英雄故事傳頌至今,激勵著後人。

  • 戍邊詩詞:
  • 王昌齡《出塞》: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門行》:將軍金甲夜不脱,半夜軍行戈相撥。
  • 戍邊文學:
  • 《邊塞詩選》收錄了大量戍邊詩作,反映邊關將士的戍邊生活和愛國情懷。
  • 《琵琶行》中描寫邊關女子的悲慘遭遇,反映了戍邊生活的艱辛。
  • 戍邊藝術:
  • 邊塞畫卷:以邊疆風光、戍邊將士為描繪對象,展現邊關的壯美和戍卒的豪邁。
  • 邊塞音樂:以笛子、二胡等樂器演奏,表達戍卒們的情感和心聲。

延伸閲讀…

戍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