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的種類與栽培
竹子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高聳挺拔的莖稈和優雅翠綠的葉片。它既是一種觀賞植物,也被用於建築、傢俱製作和紙張製造等用途。
種類


竹子分為兩種主要類型:
- 散生竹:地下擁有明顯的主莖(竹鞭),各竹桿獨立,例如毛竹。
- 叢生竹:沒有明顯的主莖,筍從老莖基部萌生,形成叢狀,例如牡竹。
此外,還有一種稱為「復軸竹」的特殊類型,同時具有散生和叢生的特質。
栽培
適合時間:春天,温度適宜、生長旺盛。
地栽養護:
- 光照:無特殊要求,適應陽光和陰影環境。
- 土壤:酸性或鹼性均可,宜選擇温濕、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土壤。
- 施肥:不需要定期施肥,但可在生長旺季適當施加骨粉和腐熟有機肥。
- 保温:北方地區冬季需適當防凍,可使用圍擋或覆土保暖。
- 修剪:當竹叢過於茂盛時,可修剪過密的竹竿,促進新枝萌發。
盆栽品種:白紋陰陽竹、倭竹、箭竹等叢生類竹子。
- 盆器選擇:較大且深的盆器,盛放富含腐殖質的營養土。
- 保濕:在基質表面鋪設鵝卵石或砂礫,保持適當濕度。
繁殖
竹子的繁殖主要採用分株法,適宜在春天或秋天進行。分株時,應確保分取的根狀莖為成簇生長,並有數根竹苗,以提高成活率。
竹子分株:繁衍生長的關鍵技術
竹子分株是一種重要的繁殖方式,常被用於培育新的竹林或更新現有的竹林。透過分割竹子根莖,使其長出新的植株,達到快速擴大竹林面積的目的。
分株的步驟
準備工作:
* 選擇健康、成熟的竹子植株
* 準備鋒利的刀或鋸子
* 掘土工具:鏟子或十字鎬
* 肥料或堆肥
分株步驟:
1. 挖掘竹子:用掘土工具小心地將竹子植株挖出,露出根莖。
2. 分割根莖:使用刀或鋸子,沿著根莖長度方向垂直切開,將根莖分成數個小塊。
3. 選擇適宜的根莖:選擇帶有至少一個節(竹子莖部膨脹處)和一些根的根莖。
4. 修剪根系:修剪掉過長的根,留下約15-20公分的長度。
5. 種植分株:將分株種植在新的地點,保持與原來植株相同的深度和方向。
6. 補充土壤:填回挖出的泥土,並輕輕壓實。
7. 澆水:澆透水,幫助根系扎實。
分株的時機和技巧
- 最佳時機:春末夏初,雨季期間或休眠期。
- 分株間距:分株間距應根據竹子品種和預計生長大小而定,通常為2-3公尺。
- 分株深度:分株應種植在與原來植株相同的深度,節露出地面約1公分。
- 養護:分株後需要適當的養護,包括澆水、施肥和除草。
分株的優缺點
優點:
* 快速擴大竹林面積
* 保持母株的優良特性
* 促進竹林更新
缺點:
* 可能損害母株
* 分株的成活率可能較低
* 分株生長速度可能較慢
不同竹子品種的分株特點
不同的竹子品種具有不同的分株特性,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