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忄卓】想知道「忄卓」是什麼字嗎?原來念這個!

【忄卓】想知道「忄卓」是什麼字嗎?原來念這個!

悼哀與惋惜:悼字之三義解讀

[1. 畏懼、恐懼。 《説文解字》:「悼,懼也。」《莊子》:「危行側視,振動悼慄。」《國語》:「隱悼播越,託在草莽,未有所依。」]
[2. 悲哀、傷感。 《方言》:「悼,哀也。」《玉篇》:「悼,傷也。」《詩經》:「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忄卓 Play

字義 古籍文例 現代釋義
畏懼、恐懼 《莊子·山木》:危行側視,振動悼慄。 形容因不安或恐懼而發抖戰慄。
悲哀、傷感 《詩經·衞風·氓》: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因傷心或遺憾而感到悲痛。
惋惜 《史記·孔子世家》:君若悼之,則謝以實。 對錯失或他人不幸遭遇表示遺憾或同情。

忄卓

忄卓──古代中國的智者與謀士

「忄卓」一詞在古代中國文獻中,既可用於稱呼心理健康和狀態異常之人,亦可用於形容具有特別才能和智慧的個體。本篇探討「忄卓」一詞的心理學與歷史意涵,並介紹數位中國古代著稱的「忄卓」人物。

忄卓的心理學意涵

「忄卓」一詞可追溯至《黃帝內經》,意指「心情失常」。後來,「忄卓」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意涵,包括:

類型 定義
心性過強 行為舉止格格不入,脱離常規
精神異常 患有精神疾病,行為乖張
超凡出眾 具有過人的智慧和能力

忄卓的歷史意涵

在中國歷史上,「忄卓」一詞常與謀略、機智和智謀聯繫在一起。自春秋戰國時期起,許多仕臣和謀士就以「忄卓」之名聞名天下:

人物 朝代 事蹟
姜子牙 商朝 輔佐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
孫武 春秋 著有《孫子兵法》,被譽為「兵聖」
張良 漢朝 輔佐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
諸葛亮 三國 輔佐蜀漢劉備,著有《出師表》

忄卓人物的特質

中國古代的「忄卓」人物通常具備以下特質:

特質 描述
謀略過人 善於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心機深沉 善於籌算和隱忍,不露鋒芒
智計超常 擁有超凡的智慧和見解,洞察先機
膽識過人 面對強敵或困境時,臨危不亂,勇於決斷

結語

「忄卓」一詞在古代中國文化中具有豐富而多義的意涵。它既可指心性異常之人,也可指擁有卓越智慧和謀略的個體。歷史上著名的「忄卓」人物,以其過人的智謀和膽識,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延伸閲讀…

楚謂懼曰悼。從心,卓聲。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悼字解釋_悼的意思、拼音、部首、筆畫、筆順、五行_漢程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