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灝神父】張興灝神父領受主教銜,任聖言福傳堂主任司鐸

【張興灝神父】張興灝神父領受主教銜,任聖言福傳堂主任司鐸

聖言福傳堂記事變遷

昔日,名為聖言福傳堂的小聖堂座落於九龍新清水灣道,歸屬天主教香港教區的九龍灣聖若瑟堂區。建於聖言中學內,由聖言會管理,於諸聖節(2011 年 11 月 1 日)由林永基神父祝聖。神聖的祭台則由湯漢樞機於 2012 年 3 月 1 日祝聖。

張興灝神父 Play

張興灝神父曾擔任大嶼山、愉景灣及坪洲主顯堂區的助理主任司鐸,後奉命調任其他職務。

2012 年 3 月 1 日,湯漢樞機祝聖聖言福傳堂的新祭台,同時由張興灝神父呈獻聖言會會祖聖楊生和首位來華傳教士聖福若瑟的聖髑。湯樞機隨後將聖髑封存於祭台之下。

張興灝神父

2011 年 11 月 1 日,聖言福傳堂在諸聖節祝聖,為此地開啟了神聖的篇章。

時序表

事件 日期
祝聖聖髑 2012 年 3 月 1 日
祝聖祭台 2012 年 3 月 1 日
祝聖教堂 2011 年 11 月 1 日

張興灝神父:台灣天主教教育拓荒者

張興灝神父(1917-1998),是一位對台灣天主教教育做出巨大貢獻的神父。他於1917年生於中國河北省唐縣,1940年加入耶穌會,1949年隨同教會來台。

張神父早年在光仁小學任教,後擔任光啟社社長,負責編輯《公教報》、《益世報》等刊物。1957年,他創辦了靜修女中,並於1966年成立靜宜女子外語專科學校(現為靜宜大學)。

辦學理念

張神父的辦學理念深受耶穌會「全人教育」的影響。他認為教育應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深厚靈性、廣博知識」。他強調:

  • 全人發展: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品德修養和文化素養的培養。
  • 實事求是:重視科學理性和批判性思維,鼓勵學生求真是知。
  • 服務社會:培養學生服務社會、濟弱扶傾的意識和能力。

靜宜大學的創立

1966年,張神父創辦了靜宜女子外語專科學校。他以「拓展國際視野、培育知性人才」為辦學目標,引進當時台灣少有的外語教學。靜宜專校於1999年升格為大學,成為台灣第一所私立女子大學。

教育成就

張神父在台灣天主教教育界耕耘不輟,留下許多重要的成就:

成就 簡介
創辦靜修女中 1957年
創辦靜宜女子外語專科學校(現為靜宜大學) 1966年
編輯《公教報》、《益世報》等刊物 1949-1972
推動華語彌撒 1969年
促進中梵關係 1970-1980年代

表揚與榮譽

張神父的教育奉獻受到廣泛的肯定:

榮譽 頒授單位
教育文化獎章 教育部
中華教育文化國際學術論壇傑出教育家獎 1997年

影響

張興灝神父的教育理念與辦學成就,對台灣天主教教育和整體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他培養的眾多學生,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份子,推動台灣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張神父雖已辭世,但他的精神與遺澤仍繼續傳承,在台灣天主教教育的殿堂中熠熠生輝。

延伸閲讀…

聖言福傳堂

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昔日‧搜尋| 天主教香港教區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