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十萬大山】揭秘廣西十萬大山中的神秘世界,發現隱藏的自然寶藏

【廣西十萬大山】揭秘廣西十萬大山中的神秘世界,發現隱藏的自然寶藏

[十萬大山(粵拼:sap6 maan6 daai6 saan1;壯文:Byalaux Cibfanh)係中國廣西嘅西南-東北走向山脈,西南邊從中越邊境開始,一直向東北去到廣西欽州貴台鎮。中間經過欽州、防城港、崇左上思縣同寧明縣。佢亦係廣西最南邊嘅山脈。][十萬大山(粵拼:sap6 maan6 daai6 saan1;壯文:Byalaux Cibfanh)係中國廣西西南部嘅山脈。呢座山脈係東北——西南走向,東北邊由欽州開始,一直去到中國同越南嘅邊界,即係寧明縣。呢座山脈分佈喺欽州、防城、上思同寧明等地方,長達100公里,闊30-40公里,總面積達2600平方公里。]

特徵 數值
平均海拔 700-1000米
最高峯海拔 1462米
地層 三迭系陸相砂岩、泥岩和礫巖,侏羅系砂岩、礫巖,印支期花崗斑岩和花崗巖
降水量 北坡較少,上思縣城年降水量只有1119毫米;南坡較多,如那梭年降水量多達3700毫米
山坡 西北坡平緩,東南坡陡峭
古夷平面 海拔700米及500米兩級
氣温 海拔1200米以上嘅山地,幾乎每年均可見到冰
水系 梳狀水系

[十萬大山嘅主峯係蒔良嶺,海拔1462米,喺上思縣南部雞籠隘附近。由於呢座山脈受到花崗巖侵入嘅影響,喺喜馬拉雅運動期間發生撓曲作用,形成咗重疊嘅單斜山。][由上思縣南部雞籠隘附近嘅蒔良嶺開始,一直去到欽州,最後係寧明縣抵達中越邊界。呢座山脈途經欽州、防城、上思同寧明等地,長度超過100公里,闊度介乎30-40公里,面積達2600平方公里。]

廣西十萬大山 Play

呢座山脈嘅地質結構主要係三迭系陸相砂岩、泥岩和礫巖,北翼係侏羅系砂岩、礫巖,南翼係印支期花崗斑岩和花崗巖。由於受到花崗巖侵入嘅影響,呢座山脈喺喜馬拉雅運動期間發生咗撓曲作用,形成咗重疊嘅單斜山。西北坡比較平緩,而東南坡比較陡峭。呢座山脈嘅山勢雄偉,脊線明顯,山坡有海拔700米及500米兩級古夷平面,佢哋係新構造運動間歇性上升形成嘅。

廣西十萬大山

喺海拔1200米以上嘅山地,幾乎每年都可以見到冰。南坡嘅防城,由於處於迎風坡地帶,加上山脈嘅抬升作用,降水量十分豐富,好似那梭嘅年降水量多達3700毫米,係廣西降水量最多嘅地方。相對之下,北坡嘅上思同寧明兩縣,因為處於背風坡,年降水量就比較少,好似上思縣城嘅年降水量只有1119毫米。呢座山脈兩側都有河流,形成咗典型的梳狀水系。

廣西十萬大山:歷史悠久的壯族故鄉

廣西十萬大山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北部,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喀斯特山地,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民族文化。

地理環境

廣西十萬大山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以峯巒疊嶂、溶洞遍佈為特色。山峯海拔大多在800-1200米之間,最高峯為海拔1902米的貓兒山。山地主要由石灰岩構成,受長期溶蝕作用,形成了眾多的溶洞、地下河和天坑等地貌奇觀。

自然資源

廣西十萬大山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森林資源、水資源和礦產資源。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主要樹種為灌木、松樹和杉木。山地中分佈著眾多大大小小的河流和湖泊,水資源豐富。此外,山地中還藴藏著大量的錳、鐵、銅等礦產資源。

民族文化

廣西十萬大山是壯族的主要聚居區之一。壯族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他們的傳統文化在山區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壯族的傳統服飾、歌舞、風俗習慣等都獨具特色。

表格:廣西壯族傳統文化

文化要素 特點
服飾 色彩鮮艷,刺繡精美
歌舞 山歌嘹亮,舞蹈動感
風俗習慣 敬祖尊老,好歌樂舞

旅遊景點

廣西十萬大山擁有眾多獨特的旅遊景點,吸引了大批遊客。主要的旅遊景點包括:

  • 樂業大石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以壯觀的喀斯特地貌著稱,是世界自然遺產。
  • 黃姚古鎮: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鎮,古街古巷,風貌古樸。
  • 花山岩畫:位於樂業縣,是史前人類創作的珍貴巖畫,記錄了遠古的生活場景。
  • 白頭葉猴自然保護區:擁有世界瀕危物種白頭葉猴,是觀賞珍稀野生動物的理想場所。

保護措施

廣西十萬大山生態環境脆弱,為保護其自然資源和民族文化,政府採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包括:

  • 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瀕危物種和生態系統。
  • 推廣生態旅遊,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 加強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壯族傳統。

總之,廣西十萬大山是一個自然資源豐富、民族文化燦爛的山地地區。它的獨特地貌、民族文化和旅遊景點吸引了大批遊客,同時也強調了其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延伸閲讀…

十萬大山_百度百科

十萬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