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色體表
五行色體表將自然界萬象分類為五行:肝、心、脾、肺、腎。並將其分為五類別:
五行 | 五臟 | 五腑 | 五體 | 五官 |
---|---|---|---|---|
肝 | 肝 | 膽 | 筋 | 目 |
心 | 心 | 小腸 | 血脈 | 舌 |
脾 | 脾 | 胃 | 肌肉 | 口 |
肺 | 肺 | 大腸 | 皮毛 | 鼻 |
腎 | 腎 | 膀胱 | 骨髄 | 耳 |
五華
- 爪
- 面色
- 唇
- 毛
- 髪
五神
- 魂
- 神
- 意智
- 魄気
- 精志
五志


- 怒
- 喜
- 思
- 憂
- 恐
五液
- 涙
- 汗
- 涎
- 涕
- 唾
五臭
- 臊
- 焦
- 香
- 腥
- 腐
五聲
- 呼
- 笑
- 歌
- 泣
- 呻
五病
- 語
- 噫
- 呑
- 咳
- 欠
五音
- 角
- 微
- 宮
- 商
- 羽
五變
- 握
- 憂
- 噦
- 欬
- 慄
五時
- 春
- 夏
- 長夏
- 秋
- 冬
五色
- 青
- 赤
- 黃
- 白
- 黒
五方
- 東
- 南
- 中央
- 西
- 北
五味
- 酸
- 苦
- 甘
- 辛
- 鹹
五氣
- 風
- 熱
- 濕
- 燥
- 寒
五能
- 生
- 長
- 化
- 収
- 蔵
五積
- 肥気
- 伏梁
- 痞気
- 息憤
- 奔豚
五労
- 久歩
- 久視
- 久座
- 久卧
- 久立
五役
- 色
- 臭
- 味
- 聲
- 液
五脈
- 弦
- 鉱
- 代
- 毛
- 石
五畜
- 鶏
- 羊
- 牛
- 馬
- 豕
五宣
- 苦
- 甘
- 辛
- 鹹
- 酸
五禁
- 辛
- 鹹
- 酸
- 苦
- 甘
五時
- 朝
- 晝
- 午後
- 夜
- 夜中
五精
- 魂
- 神
- 意
- 魄
- 志
五動
- 握
- 憂
- 吃逆
- 咳
- 慄
五行體的部位
五行學説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自然哲學概念,認為宇宙萬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而人體的各個部位與器官也對應著不同的五行。
五行 | 對應部位 |
---|---|
金 | 肺、大腸、皮膚、毛髮 |
木 | 肝、膽、眼睛、筋腱 |
水 | 腎、膀胱、耳、骨頭 |
火 | 心、小腸、舌頭、脈搏 |
土 | 脾、胃、嘴、肌肉 |
金(肺、大腸)
金對應肺和肺部,掌管呼吸系統。金屬性的人通常具有堅強的意志力、正義感和領導能力。
木(肝、膽)
木對應肝膽,掌管解毒系統和新陳代謝。木屬性的人通常性格開朗、樂觀、富有創造力。
水(腎、膀胱)
水對應腎和膀胱,掌管排泄系統和生殖系統。水屬性的人通常情緒化、敏感、思維敏捷。
火(心、小腸)
火對應心和小腸,掌管循環系統和消化系統。火屬性的人通常熱情奔放、積極向上、表現力強。
土(脾、胃)
土對應脾和胃,掌管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土屬性的人通常踏實穩重、勤奮樸實、注重養生。
根據五行學説,人體的健康與五行平衡息息相關。當某一五行過於強盛或衰弱時,會導致相應部位的疾病。例如,金屬性過強的人容易患肺部疾病,木屬性過強的人容易患肝膽疾病。因此,維持五行平衡對於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五行養生的方法
根據五行理論,可以通過飲食、運動、中醫等方式來調節體內五行的平衡。例如,金屬性的人可以多吃白色食物,如蘿蔔、蓮藕等,進行金屬性運動,如游泳、慢跑等。木屬性的人可以多吃綠色食物,如菠菜、芹菜等,進行木屬性運動,如瑜伽、散步等。水屬性的人可以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進行水屬性運動,如游泳、騎車等。火屬性的人可以多吃紅色食物,如紅棗、枸杞等,進行火屬性運動,如跑步、跳繩等。土屬性的人可以多吃黃色食物,如地瓜、南瓜等,進行土屬性運動,如太極拳、健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