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樓層的抉擇
隨著現代建築的高聳入雲,高低樓層的選擇逐漸成為購屋者的重要考量。
高樓層


高樓層的優勢顯而易見,遼闊的視野、充足的採光、良好的隱密性,以及較低的生活噪音。然而,高處不勝寒,地震晃動加劇、窗户品質要求升級、大量灑水設備裝設、電梯養護費用高昂、房產税金上漲,都是需要留意的問題。
低樓層
低樓層的優點也不容小覷,出入便利、電梯等待時間短、火災地震逃生較快,以及較低的房價,都是其吸引力所在。但鄰近馬路和中庭可能帶來的噪音、隱私性差、缺乏開闊景觀,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折衷方案:複式空間
為了兼顧高低樓層的優缺點,市面上出現了複式空間的設計。這種設計在室內高度有限的情況下,創造出局部挑高的夾層,既能利用空間又符合法規。
實際樓高:淨高才是關鍵
在評估樓層高度時,不僅要關注樓高,更要瞭解淨高,也就是扣除樓板厚度後的室內實際高度。標準樓板厚度約為18-25公分,因此樓高3米扣除後,淨高僅剩約2.75米。
其他影響因素
除了樓高,消防管線、樑柱結構也會對實際樓高有所影響。尤其是高樓層的底層住户,樑柱可能較為龐大。購買前須仔細規劃,避免遇到空間受限的問題。
樓層選擇
高低樓層各有其優缺點,購屋者應根據自身需求和偏好做出選擇。若重視景觀、採光和隱密性,高樓層不妨列入考慮;若優先出入便利和購屋預算,低樓層可能更適合。
結論
購屋時細心評估樓層高度的影響,有助於選擇最符合自身需求的居住空間。無論高樓層的遼闊與隱秘,還是低樓層的便利與實惠,均能在全面的考量下得到滿意的解答。
樓層高的優缺點
前言
在建築設計中,樓層的高度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它對建築物的成本、功能和美觀都有影響。高樓層建築的優缺點如下:
優點
- 更高的視野和陽光:高樓層單位的居民可以享受更好的視野和自然採光,這既令人賞心悦目,又可以節省能源。
- 減少噪音污染:高樓層單位的距離地面較遠,可以有效減少來自車輛和人羣的噪音污染,提供更安靜的居住環境。
- 更好的氣流:高樓層單位的通風條件通常較好,空氣更流通,有助於室內空氣品質的改善。
- 更具隱私性:高樓層單位的視野不易受到鄰近建築物的阻擋,提供了更高的隱私性。
- 更高的房價和投資價值:一般來説,樓層高的單位價格較高,且具有較好的保值和增值潛力,適合作為投資。
缺點
- 更高的建築成本:建造高樓層建築需要更為複雜的結構和電梯系統,導致建築成本增加。
- 電梯的依賴性和時程:高樓層單位的居民極度依賴於電梯,在電梯故障或維修時,上下樓會非常不便。
- 火災安全隱患:火災發生時,高樓層單位的疏散會較為困難,因此對於火災安全措施的要求也更高。
- 強風:高樓層單位的受風面積較大,在強風條件下,建築物的搖晃可能會更加明顯,影響住户的舒適度。
- 陽光直射和熱效應:高樓層單位的陽光直射時間較長,在夏季可能會導致室温過高,增加空調的使用頻率。
樓層高度分類
不同的建築類型和用途對樓層高度有不同的要求。根據台灣建築法規,樓層高度的分類如下:
樓層分類 | 樓層高度限制 |
---|---|
低樓層 | 30公尺以下 |
中樓層 | 30-60公尺 |
高樓層 | 60-120公尺 |
超高樓層 | 120公尺以上 |
選擇樓層高的注意事項
延伸閲讀…
第123F章《建築物(規劃)規例》 ─ 第24條樓層高度
買房挑樓層怎麼選才不後悔?建商沒説的低、中、高樓層缺點
選擇樓層高的單位時,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 電梯數量和運轉效率
- 建築物的抗震和耐火性能
- 居住者的身體健康狀況
- 個人對高樓層的適應能力
- 樓層的高低是否符合個人需求和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