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支時間】解鎖時空奧秘:揭曉12地支時間與您的命運

【12地支時間】解鎖時空奧秘:揭曉12地支時間與您的命運

時辰與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中國古代用於紀年紀時的曆法之一,地位尊崇。十二天幹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則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地支中,子時夜半,到醜時雞鳴,寅時為黎明,卯時是太陽初升。辰時亦為古人早餐時間,巳時則臨近中午。正午時分為午時,未時太陽偏西,申時人們開始掌燈吃飯,酉時太陽落山。戌時狗吠,亥時人定,至此,一天十二個時辰輪迴。

12地支時間 Play

時辰的起源

十二時辰制的出現時間不詳,有西周説、戰國説、漢朝説等,較多的説法認為在先秦。到了漢代,時辰有了明確的名字,分別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哺時、日入、黃昏、人定。

12地支時間

時辰制與十二生肖

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相配,也對應著不同的五行和季節。寅、卯、辰為春季,三合木;巳、午、未為夏季,三合火;申、酉、戌為秋季,三合金;亥、子、醜為冬季,三合水。

下表展示了時辰與五行、生肖以及北京時間的對應關係:

時辰 五行 生肖 北京時間
子時 23時至01時
醜時 01時至03時
寅時 03時至05時
卯時 05時至07時
辰時 07時至09時
巳時 09時至11時
午時 11時至13時
未時 13時至15時
申時 15時至17時
酉時 17時至19時
戌時 19時至21時
亥時 21時至23時

十二地支時間

十二地支時間是一種以十二種動物為標誌的古老時間記時系統。它起源於古代中國,並被廣泛用於亞洲許多國家。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並在漢朝時期確立了完整的十二地支時間體系。

地支與時辰

十二地支分別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個地支代表一個時辰,即兩個小時。十二地支與時辰的對應關係如下:

地支 時辰 時間
23-1時 夜半
1-3時 雞鳴
3-5時 平旦
5-7時 日出
7-9時 食時
9-11時 隅中
11-13時 日中
13-15時 日昳
15-17時 晡時
17-19時 日入
19-21時 黃昏
21-23時 人定

以十二地支表示時間

要以十二地支表示時間,首先需要將時間轉換為時辰。例如,下午 3 點是巳時,表示為「巳時」。

表示時間的例子:

  • 早上 5 點:卯時
  • 中午 12 點:午時
  • 下午 7 點:申時
  • 晚上 10 點:亥時

十二地支與天干

十二地支與天干結合,共同組成六十甲子紀年法。天干共有十個,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一個天干與一個地支相配,組成一個紀年單位,稱為「干支」。例如,甲子年就是天干「甲」與地支「子」相配而成的。

十二地支在不同文化中的應用

十二地支時間在亞洲許多文化中都有應用,例如:

  • 中國:用於時間記錄、擇吉凶、生肖屬相等。
  • 日本:用於時間表示、干支年號等。
  • 韓國:用於時間記錄、生肖屬相等。
  • 越南:用於時間表示、生肖屬相等。

結語

十二地支時間是一種古老而實用的時間記時系統,它不僅在古代中國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現代亞洲文化中也仍然發揮著影響。瞭解十二地支時間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亞洲文化,並欣賞其豐富多彩的歷史遺產。

延伸閲讀…

間天干地支十二小時與十二時辰對於時間對照表

天干和地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