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婚禮禮儀大解密 – 新娘出門篇
主題句: 自古以來,中式婚禮講求繁複禮節,新娘出門也不例外,從上頭到進門,每一環節都藴藏著深厚寓意。
段落 1:


出門前的準備: 新娘出門前,會先經過「上頭」儀式,由長輩或好命人梳理髮髻,祈求婚後圓滿幸福。
上頭吉祥話: 上頭時,長輩會一邊梳頭一邊説吉祥話,例如「一梳梳到尾,二梳白髮齊眉」等。
傳統習俗: 上頭時使用的物品包括鏡子、龍鳳燭、清香、扁柏、生果和湯圓,寓意招福納祥。
段落 2:
婚禮當日儀式: 大婚當日,新娘身穿傳統裙褂,在親友的護送下離開孃家前往新郎住所。
迎親習俗: 新郎會率領迎親隊伍到新孃家,按時辰拜天地、拜祖先,再向新娘父母奉茶。
敬茶吉祥話: 奉茶時,親友會説吉祥話,例如「飲過新抱茶,富貴又榮華」等。
段落 3:
出門習俗: 出門時,新娘要由大妗姐或伴娘撐著紅傘,沿路撒米和紅綠豆,寓意避邪驅煞。
換鞋習俗: 有一些地區,新娘上車時會換上新鞋,寓意吉祥如意。
腳不沾地: 傳統上,新娘上車時會避免腳沾地,主要是為了避免帶走孃家財氣。
段落 4:
婚車起程: 婚車出發時,女方家會燃放炮仗,親友也會唱起吉利歌謠。
祭轎習俗: 花轎離開後,女方家會供奉轎神,祈求一路平安順利。
掃帚避煞: 女方家會用掃帚向家裡掃動,再關上大門,以防止福氣外洩。
出門撒米:古代中國農耕社會的傳統習俗
引言
「出門撒米」、「撒米出門」,這句傳統諺語流傳於華夏大地,反映了古代中國農耕社會中的一種奇特習俗。本文將探討「出門撒米」的緣起、歷史演變、儀式流程和文化意義。
緣起
「出門撒米」的習俗起源於古代中國的農耕文化。農業生產在當時是經濟的根基,而豐收與否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計。由於受限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古人常常將自然界中的現象寄託於神靈,祈求神靈的保佑。撒米便是其中的一種方式。
歷史演變
「出門撒米」這項習俗在中國歷史上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朝代 | 特點 |
---|---|
先秦 | 撒五穀以祭天地神祇 |
秦漢 | 沿襲先秦習俗,同時衍生出辟邪驅鬼的功能 |
隋唐 | 習俗盛行,撒米範圍擴大至出行、送客等場合 |
宋元 | 融入民俗生活,形成較為完整的儀式流程 |
明清 | 繼續盛行,民間流傳著「出門撒米,招財進寶」的説法 |
儀式流程
「出門撒米」的儀式流程較為簡單,通常包括以下步驟:
- 準備:準備生米或熟米,放置於器皿中。
- 撒米:在出門時,面向東方或出門的方向,用手將米撒向後方。
- 默唸:邊撒邊默唸祈福語或吉利話語。
文化意義
「出門撒米」這項習俗藴含著豐富的文化意義:
延伸閲讀…
新人必讀30個中式禮儀
【點解新娘出門要撒米?】… – 金象牌香米Golden Elephant Rice
- 祈福迎祥:撒米寄託著人們祈求平安出行、五穀豐登的心願。
- 避邪驅鬼:撒米具有辟邪驅鬼的功能,旨在保護出行人免受邪靈的侵擾。
- 招財進寶:民間傳説撒米可以招財進寶,因此在經商出行時,人們往往會撒米祈求財源廣進。
- 傳承習俗:「出門撒米」作為一項傳統習俗,在代代傳承中起到了維繫社會文化連續性的作用。
結語
「出門撒米」的習俗見證了古代中國農耕社會的信仰體系和文化特徵。儘管隨著時代變遷,這項習俗已逐漸淡出現代生活,但在某些鄉村地區仍有保留。它既是歷史的見證,也是傳統文化的縮影,值得我們珍惜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