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位 | 內容 | 範例 |
---|---|---|
訃聞類型 | 一般式訃告 | 由上而下包含幾個部分 |
訃聞類型 | 公告式訃告 | 由「公告」、「治喪委員會公告」和「治喪委員會名單」組成 |
訃聞類型 | 新聞報導式訃告 | 在報紙或其他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 |
訃聞類型 | 西方訃告 | 在報刊分類廣告刊登 |
訃聞類型 | 死亡通知單 | 省略有關逝者傳記的部分 |
訃聞類型 | 追思會通告 | 告知關於死者追思會的詳情 |
訃聞類型 | 死者名冊 | 包含逝者傳記、訃聞和死亡統計 |
訃聞類型 | 訃帖 | 以郵遞或快遞方式送到府上報喪的柬帖 |
訃帖用紙顏色 | 白色 | 傳統上,選用做訃帖的紙張顏色應以白色為宜 |
訃帖用紙顏色 | 粉紅色 | 80歲以上可使用粉紅色 |
訃帖用紙顏色 | 黃色 | 出家眾、在家眾或佛教徒的話,不論年齡高低,可用黃色 |
訃帖封面白紙黑字 | 訃字印黑色 | 以示其哀 |
訃帖內頁紅字 | 聞字印紅色 | 以示尊重 |
訃帖內頁注意事項 | 用詞和稱謂務必正確 | 個字大小比例恰當、排版簡潔大方 |
訃帖內頁注意事項 | 收件者姓名寫在紅色長方框內 | 字體整齊、端正、清晰 |
訃帖內頁注意事項 | 附喪府地址、電話和聯絡方式 | 以方便親友弔唁或寄送奠儀、唁電、花圈 |
訃告時間性 | 出殯前一週寄出 | 確定收件人在出殯日前三至五天內可收到訃聞 |
訃告發送方式 | 郵寄、親送、委託他人代送 | 或是用電話、社羣、電子郵件來通知 |
訃告常見內容 | 逝者的姓名、年齡、生卒日期、治喪事宜、舉殯時間和地點 | 喪葬方式、家屬或治喪委員會名單、聯絡方式 |
訃聞在報紙上刊登位置 | 訃聞版 | 由專業記者撰寫名人逝世的消息 |
目的 | 內容 | 範例 |
---|---|---|
訃聞 | 通報某人逝世的公告 | 訃告通常附有逝者的傳記 |
訃聞 | 逝者家屬向親友傳達喪禮訊息專用 | 傳統上,訃聞應是白紙黑字書寫 |
訃聞 | 治喪時間、地點、喪葬方式 等訊息 | 古禮上,只有訃字可以印成紅字 |
訃聞 | 告知所有親朋好友 | 內容會包含治喪時間、地點、喪葬方式 |
訃聞 | 傳達治喪資訊 | 比起訃告,訃聞內容會較簡潔 |
種類 | 含意 | 範例 |
---|---|---|
訃 | 告喪 | 通報某人逝世的公告 |
赴 | 急疾之義 | 凡諸侯同盟薨則赴以名 |
報 | 報葬者報虞 | 報,讀為「赴」,急疾之義 |
聞 | 傳播、獲得訊息 | 訃告通常附有逝者的傳記 |
死者名冊 | 逝者傳記、訃聞和死亡統計 | 假以時日可能成為重要的參考文獻 |
追思會通告 | 告知關於死者追思會的詳情 | 由家人、親友或殯儀館協助撰寫 |
喪事帖子的傳統與演變
定義與起源
喪事帖子,又稱訃告或訃聞,是傳統上用於通知親朋好友某人過世的消息。其起源可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訃文」,用於向遠方的親屬傳遞逝者死訊。


格式與內容
喪事帖子通常包含以下資訊:
欄位 | 內容 |
---|---|
題名 | 輓聯或「訃聞」字樣 |
背景 | 黑色或暗色 |
逝者姓名 | 漢字及羅馬拼音 |
生卒年月 | 西元或舊曆 |
死因 | 若方便公開 |
喪禮時間 | 舉行儀式、告別式、公祭等時間 |
喪禮地點 | 靈堂、殯儀館等 |
喪家資訊 | 聯絡人、地址、電話 |
敬啟 | 敬悼者姓名 |
傳統與禁忌
喪事帖子的格式和內容因文化、宗教和地區而有所不同。在華人社會,傳統上使用黑色或深藍色作為背景,並以燙金或銀字印製。某些地區有使用紅紙或藍紙作喪禮貼子的傳統。
需要注意的是,喪事帖子的製作也有著一些禁忌:
- 避免使用紅色或喜慶色彩
- 忌諱寫錯字、塗改或撕毀
- 不得擅自修改或偽造內容
現代化與數位化
隨著時代演進和科技進步,喪事帖子也開始出現現代化和數位化的趨勢。
電子訃告
電子訃告通過電子郵件或社交媒體發送,方便快捷地傳遞喪禮資訊。電子訃告通常包含類似紙本喪事帖子的資訊,但設計更靈活,可以加入圖片、影片或音樂。
線上平台
有許多線上平台提供喪事帖子製作和發布服務。這些平台提供各種樣式模板,讓使用者可以自行編排和客製化喪事帖子。
QR碼
QR碼已被廣泛應用於喪事帖子上。掃描QR碼可以快速取得更多喪禮資訊,例如儀式日程、交通指南或哀悼者留言板。
結語
喪事帖子作為傳遞逝者死訊和安排喪禮的重要媒介,一直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隨著時代變遷,喪事帖子的製作和發布方式也出現了現代化和數位化的趨勢。然而,傳遞哀思和緬懷的本質仍然是不變的。
延伸閲讀…
Top 50件喪事帖- 2024年2月更新- Taobao
訃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