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古代中國的傳統習俗與術數
風水是一種源自古代中國的傳統習俗和術數,旨在通過墓地、房屋的位置和方位、以及周圍環境的考察,來調整個人、家族的運氣,並為住宅和商家帶來好運。
歷史上,風水廣泛應用於確定陵墓、住宅和寺廟等重要建築物的方位。風水大師根據當地地貌,運用羅盤上的恆星和指標確定吉地,並選擇下葬、動工或搬遷的吉日。
「風水」一詞意為「乘風而散,界水而止」,強調風水的作用是選擇地勢和方位,以聚氣藏風,防止水流失散。
在《詩經》中即可見「陰陽」和「形法」的記載,後者演變為風水的代名詞,而後者因涉獵廣泛,逐漸以內容定義取代專有名詞。


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應已開始堪勘察城鎮、宮殿和陵墓的選址,並在《詩經》中記載:「 相其陰陽,觀其流泉」,説明公劉為風水起源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相地和相宅活動逐漸與術數聯繫,其理論源於《易經》卦象、干支和陰陽五行,分為相宅與相墳。已發現的最早近似後世風水的文獻來自1975年雲夢秦簡,其中《日書》記述了人員居住地選擇事宜。
東漢時期,王充曾提到當時的「圖宅術」用「五姓五音法」選擇住所方位。唐代,呂才認為風水術非常盛行。
隋唐時期,相地、相宅仍用「五姓五音法」。宋朝以後,大量的風水地理書籍湧現,相地不再拘泥這種方法,而是注重山、水的形勢(巒頭)和羅盤的方位(理氣)。
明清時期,出現了新的流派,如「三合派」和「玄空派」或「三元派」,在住宅上盛行「八宅法」。
住宅風水主要涉及房舍、街道、門位、動線、神位、廚灶和辦公座位等因素。墓地風水則專注於山脈走勢、水流方向、穴位和埋棺深淺,並遵循嚴格的擇日,與先人、後人及自然環境密切相關。
隋唐時期,風水的主流派別是「五姓五音法」,北宋的《地理新書》是風水的集大成著作,其內容包括五姓葬法、宅法、陰陽宅法和有關形勢的篇章。
後來,宋代南方地區流行巒頭派和理氣派,成為後世風水術的主流。明代丁芮樸認為風水術分為形勢(巒體)和方位(理氣)兩大派系。
巒頭派注重山川形勢和建築外部環境,主要方法是「相土嘗水法」和「山環水抱法」;理氣派主張「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人宅相扶,感應天地」,注重方位朝向和佈局。
主形勢者不重視理氣,認為「水若屈曲有情,不合星辰亦吉。山如破碎欹斜,縱合卦例何為?」;主方位者強調理氣的重要性,認為「形勢麄跡,陵遷谷變,增高益下,安知其為本來面目哉!察氣之理,乘生出煞,消納控制,精義入神。」
後世多取形、理相輔相成的看法,如明代風水名著《人子須知》認為「形勢審於未穴之先,先天之本體也;方位察於倒杖(立穴)之後,後天之妙用也……形勢、方位各極其趣,而地理之能事畢矣。」;清代堪輿大師姚廷鑾認為「巒頭為體,理氣為用。蓋巒頭猶人肢,五官具而成厥形,理氣如有耳目,則有聰明之德。故巒頭理氣缺一不可。」
楊筠松的真作,一般認為只有《撼龍經》與《疑龍經》。這兩本著作專言巒體、形勢,因此楊筠松可能是純粹的巒頭派。不過其傳人後來也吸納理氣之説,形成江西的三合派,既注重山、水之形勢(看巒頭),又用風水羅盤就方位定「氣」之吉凶(看理氣)。
另有張九儀,其理氣雖屬三合家,於水法用賴布衣《催官篇》的天星水法,砂法運用亦與宗楊之三合家不同,後人稱為三合天星派。清代時,蔣大鴻、沈竹礽、張心言等 ,建立起新的理氣流派,稱為玄空風水或三元派。三元派之名來自該派的三元九運之説,玄空一詞來自《天玉經》、《青囊奧語》的玄空卦。玄空風水主要分為玄空飛星派、玄空大卦派,前者是按九宮飛星圖排列九星定吉凶,後者是依照卦氣、卦運論斷吉凶。
另有乾坤國寶(龍門八局)派,民國初年時楊藏華在台灣傳出《三元地理乾坤國寶》,看先後天的八卦方位論斷吉凶,其「推靈氣算地運秘訣」,用三元九運之説。三合派、天星派、三元派/玄空風水、乾坤國寶派為現今風水術的主要派別。
另外還有用符籙和各種祭祀手段化煞催吉,這些都是風水師的輔助手段。
風水是一種充滿了科學依據的理論實踐,透過設計與安排,讓時間與空間的互動,打造出專屬的環境,影響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況,進而影響各方面的運勢。
瞭解風水,明白天地能量與人之間的互動,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自我的定位,度過各種困難和危機,營造出一個舒適宜居的空間。風水傳承自古人的智慧,除了追求美觀外,更注重個人品味和實用價值,幫助使用者發揮最大的生活功能。
風水關注地形、氣候和人的需求,設計出美觀、實用、堅固合宜的環境,讓居住者獲得能量平衡、安康和幸福。通過觀察和研究,我們可以透過風水規劃自己的居住空間,實現良好的家庭生活、順利的事業發展,以及代代相傳的財富和安康。
風水理論:古人智慧的宅居之道
引言
風水理論作為一門古老的住宅佈局哲學,對中國傳統建築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以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説為核心,結合自然環境的因素,探討住宅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追求居住環境的舒適與順遂。
一、風水理論的起源與發展
風水理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相傳在戰國時期,國君魏惠王請鬼谷子尋找建都之地,鬼谷子根據當時的自然環境,運用風水理論選擇了大樑(今河南開封)作為國都,並預言其將成為繁榮昌盛之都。
從漢朝開始,風水理論逐漸成形並得到應用。到了唐朝,風水理論發展成熟,湧現出許多著名風水大師和著作。宋代以後,風水理論進一步完善,被廣泛應用於住宅、宮殿和墓穴的建設中。
二、風水理論的基本原理
-
陰陽平衡:風水理論認為,宇宙萬物都遵循陰陽平衡的規律。住宅應當陰陽調和,才能居住舒適,運勢順暢。
-
五行相生相剋: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在風水中被賦予了不同的屬性。住宅應根據居住者的五行屬性,選擇合適的方位和擺設,以達到相生相剋的平衡。
-
氣場流動:風水理論十分重視住宅內的氣場流動。認為氣場應暢通無阻,才能帶來良好的運勢。因此,住宅應避免陽光直射、風口過大等因素,使得氣場能夠柔和地流動。
-
巒頭與理氣:風水理論中,巒頭是指住宅的外在環境,包括地勢、水流、道路等;理氣則是指住宅的內部結構,包括門窗、傢俱擺放等。巒頭和理氣相互影響,共同決定著住宅的吉凶禍福。
三、居家風水實踐
-
房屋朝向:住宅朝向宜朝南或東南,迎合陽光,有助於聚氣納陽。
-
門窗佈置:大門應開在生氣方,避免與陽光或風口對沖。窗户應多開在陽光明媚的方向,有助於通風采光。
-
傢俱擺放:傢俱擺放應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原則,避免尖鋭物品直沖大門或卧室。
-
植物佈置:植物具有生氣,適當的擺放有助於調節氣場,改善居住環境。
-
水景設置:水景具有招財化煞的作用,適當的設置水景可以提升住宅運勢。
四、常見風水格局
| 格局 | 特徵 | 吉凶 |
|—|—|—|
| 八卦鏡 | 鏡面朝屋外,反射煞氣 | 化煞 |
| 五帝錢 | 五枚清朝銅錢串成,放於家門口或財位 | 招財 |
| 麒麟 | 神獸,放置於財位或門口 | 招財鎮煞 |
| 貔貅 | 神獸,放置於財位 | 招財聚財 |
| 葫蘆 | 法器,用於化煞和鎮宅 | 化煞 |
五、風水理論的影響
風水理論對中國傳統建築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在以下方面:
-
住宅佈局:風水理論指導著中國傳統住宅的佈局和設計,追求陰陽平衡、藏風聚氣。
-
城市規劃:風水理論影響著中國古代城市的規劃,重視山水格局和氣場流動。
延伸閲讀…
先照顧流動在空間中的能量:重新認識千年學問風水學
風水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能起作用?
-
帝王陵墓:風水理論在帝王陵墓的選址和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追求龍脈相接、穴位吉利。
-
現代應用:風水理論在當代社會仍得到應用,許多住宅、辦公樓和商業建築在設計時會考慮風水因素。
結語
風水理論作為一門源遠流長的住宅佈局哲學,藴含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智慧與精髓。它通過陰陽五行學説和自然環境的綜合考量,指導著住宅佈局和居住環境的營造,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