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4] | [7] | [8] | [9] | [11] |
---|---|---|---|---|---|
伏羲據《易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7]等敍述繪製八卦圖(後稱伏羲先天八卦圖),並衍生六十四卦圖(後稱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圖)。[8]還有一説是伏羲氏創先劃出三畫的爻出來再推出(乾)、(坤)、(震)、(離)、(巽)、(坎)、(艮)、(兑)的八卦。[8]但也有學者指出歷史資料顯示原始占筮的卦象最早出現時便已經是六十四卦,八卦則是後人的詮釋。[8] |
60個卦對應24節氣,分別為:
1. 乾為天、坤為地、艮為山、兑為澤、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
17世紀末,德國哲學家及數學家萊布尼茨在法國傳教士白晉的介紹之下,得到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四分四層圖〉,認為與他所創的二元運算(二進制)相符合,贊揚備至。後來演進成布爾代數。[7]
《易傳》〈序卦傳〉[9]用以描述六十四卦的次序,和排列的理由。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


本書是《易經今解》的精簡版。是為配合本站精簡版卜卦程式而另外整理出來的。對於學習《易經》的入門者來説,這也是很好的入門書,可配合這篇教學文章使用。二、論述八經卦的卦德(基本屬性、卦義):☰健、☷順、☳動、☴入、☵陷、☲麗、☶止、☱説。經卦的卦名源自經卦的卦德。卦名的文字雖有變遷(《連山》《歸藏》八卦卦名,帛書八卦卦名),但始終不離於經卦的卦德。
三、闡述八卦類象與古文字的關係:八卦類象由基本卦象和卦德所引申,還有因古文與卦符的關係而定。本節同時也是對《説卦傳》第十一章更為細緻的解讀。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説卦傳》第三章列出了八卦的基本卦象:乾為天,坤為地,艮為山,兑為澤,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周易·大象傳》一律使用經卦的基本卦象,而不用經卦的卦名,《大象傳》淵源甚早,可追溯到《連山》(詳見《周易密鑰》:從《周易》中尋找《連山易》的蹤跡),這説明基本卦象實為最初的卦名。故《乾坤鑿度·古文八卦》雲:“☰古文天字,☷古地字,☴古風字,☶古山字,☵古坎字,☲古火字,☳古雷字,☱古澤字。”坤,先秦兩漢時期寫作巛,巛即坤卦的卦符。
易經卦象:揭秘變幻莫測的宇宙之理
易經卦象,作為流傳數千年的古老智慧,以其陰陽互動、變化無窮的特性,揭示了宇宙運行的奧妙。這些由六畫組成的符號,宛如一把鑰匙,開啟通往深層世界的大門。
卦象組成
易經卦象由六條陰爻(——)或陽爻(—)組成,排列組合形成64個不同的卦象。每一卦象代表著宇宙中特定的狀態或能量模式。
爻位 | 名稱 | 陰爻 | 陽爻 |
---|---|---|---|
第一位 | 初爻 | —— | — |
第二位 | 二爻 | —— | — |
第三位 | 三爻 | —— | — |
第四位 | 四爻 | —— | — |
第五位 | 五爻 | —— | — |
第六位 | 上爻 | —— | — |
卦象分類
64個卦象根據奇數和偶數的爻位構成,分為八卦和64卦:
類別 | 爻位奇偶性 | 卦象數 |
---|---|---|
八卦 | 奇數偶數相間 | 8 |
64卦 | 全奇數或全偶數 | 64 |
卦象象徵
每個卦象都具有特定的象徵意義,代表著宇宙中的某種現象或法則。例如:
卦象 | 象徵 |
---|---|
乾 | 天 |
坤 | 地 |
離 | 火 |
坎 | 水 |
震 | 雷 |
巽 | 風 |
艮 | 山 |
兑 | 澤 |
卦象推演
易經卦象運用陰陽互動的原理,通過占卜或推演,可以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透過分析卦象的象徵、爻位變換以及與其他卦象的相互影響,可以解讀宇宙中能量流動的情況。
舉例:乾卦
乾卦由六條陽爻組成,象徵著天、健、強大等意象。卦中初爻和上爻陽爻為動,象徵著事物剛開始時充滿活力,但經過一段時間後,事物會逐漸回歸平靜。
結論
易經卦象是一種古老而深奧的智慧體系,揭示了宇宙中變幻莫測的規律。通過理解卦象的組成、分類、象徵和推演原理,我們可以洞悉宇宙的奧妙,為人生決策提供指引。
延伸閲讀…
易經六十四卦詳解-周易64卦圖文詳解完整版
易經六十四卦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