哂納:承蒙惠贈的謙辭
[提示:哂納是一個講究禮貌的謙辭,引用於《野叟曝言》第六十回,又稱為「笑納」。]
注音一式 | 注音二式 | 漢語拼音 | 詞性 | 解釋 |
---|---|---|---|---|
ㄕㄣˇ | sh | shěn | 動詞 | 微笑;接受;款待 |
ㄋㄚˋ | n | nà | 動詞 | 接受;收取 |
在饋贈禮物時表達請人接受的客氣話,我們稱之為「哂納」。根據《野叟曝言》中的記載,家老爺以恭敬的態度,請求太夫人「哂納」他的一點薄禮。由此可見,「哂納」一詞代表著禮尚往來的美好意涵。


此外,包含「納」字的禮儀用語還有「笑納」、「承蒙惠贈」等,皆為表達感謝和尊重的客氣話。這些詞彙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是華人社會中禮節周到的體現。
「敬祈 哂納」:改革公務文牘語文的建議
導言
為提升公務文牘的溝通效能,本文擬以「敬祈 哂納」此一公文用語為例,提出改革建議,俾利公務文牘用語更為明白曉暢。
「敬祈 哂納」的意涵
「敬祈 哂納」常用於公文中,其意為「恭敬地請求惠予賜教指正」。此用語出於成語「哂納」,意指對他人的言論有所瞭解並接納其意見。
「敬祈 哂納」的使用現況
根據行政院頒布之「公文用語手冊」,「敬祈 哂納」屬於「敬頌用語」,可用於感謝、慰問、賀電等公文。然而,實際上「敬祈 哂納」經常被濫用,甚至用於一般公務文書中,造成文意冗贅不清。
濫用「敬祈 哂納」的缺點
濫用「敬祈 哂納」會產生下列缺點:
- 文意冗贅:「敬祈 哂納」本身已包含「請求指正」之意,若再另行説明請求指正事項,則顯得畫蛇添足。
- 用詞不當:「哂納」一詞原意為「瞭解並接受」,但在公文中卻被用作「指正」,造成語意不符。
- 溝通障礙:使用「敬祈 哂納」等套語容易造成收文者誤解,以為公文內容只是一般的請求或寒暄,而未認真審閲。
改革建議
為改善「敬祈 哂納」的濫用,本文提出以下改革建議:
- 限制使用範圍:應將「敬祈 哂納」的使用範圍限縮於感謝、慰問、賀電等表達善意的公文中,避免使用於一般公務文書中。
- 改用更明確的用語:對於請求指正事項,應改用更明確的用語,如「敬請鈞處惠予指導」、「懇請協助審閲」等。
- 簡化句型:可將「敬祈 哂納」簡化為「敬請」或「懇請」,以減少文意的冗贅。
「敬祈 哂納」改革方案
下表列出「敬祈 哂納」的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