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導致掉牙的因素
隨著年齡增長,牙齒問題常見,但脱落並非必然。清潔習慣是關鍵因素。牙醫表示,牙周病是常見的脱落成因,佔比約九成,歸因於清潔不當。
牙周病的形成


牙周病源自口腔細菌形成的牙菌斑,若不及時移除,會鈣化成牙結石。牙菌斑和牙結石會侵蝕牙齦組織,導致牙周病。
牙周病的症狀
牙周病初期常無明顯症狀,容易被忽略。隨著進展,患者會出現牙齦出血、腫脹、萎縮、牙齒鬆動、敏感性牙齒和口臭等徵兆。如發現相關症狀,應及早檢查並治療,避免演變為脱落。
連環脱落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掉牙情況往往不是獨立事件,而是連續發生的高機率現象。原因在於相鄰牙齒通常已受侵害,且牙齒損壞不可逆,應特別留意。從牙周病發展到脱落的時間因人而異,快的可能一兩年就會發生。
清潔的關鍵性
預防牙周病導致脱落,日常清潔至關重要,且不僅限於刷牙。刷牙固然重要,但能力有限,無法觸及死角或去除已形成的牙結石。因此建議六個月至一年進行一次洗牙,重點去除牙結石。
刷牙誤區
民眾對於刷牙往往存在誤區,如刷越久越好、刷越用力越好,甚至認為刷到牙齦出血才算乾淨。這些觀念不僅無益於清潔,還會損傷牙齒和牙齦。
正確的刷牙方式
正確的刷牙方式是温和刷洗,重點在於徹底清除每個角落,而非過度用力或時間過長。建議採用「貝氏刷牙」方法,以 45 度角度輕刷牙齒和牙齦,每個牙齒約 10-20 次。難以刷到的死角則留給洗牙處理。日常也應使用牙線,清除牙縫間的食物殘渣。牙籤屬硬質工具,不建議使用,以免傷害牙齒和牙齦。
脱落急救措施
牙齒意外脱落可能危及生命,撞擊脱落則是緊急狀況。意識不清或伴有嚴重外傷的患者,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發現牙齒脱落時,勿觸碰血跡斑斑的牙根,僅拿取牙冠。如有灰塵或污漬,可用温水輕輕沖洗約十秒,切勿刷洗或用酒精消毒。先用温水漱口,再試圖將牙齒植回齒槽,並用紗布固定。若無法植回或牙齒已斷裂,將其保存在牛奶中。若無牛奶,則含在舌下,避免乾燥。可用消毒紗布或布巾止血,腫痛時可冰敷,並服用布洛芬或乙醯氨酚止痛。
掉牙齒:成因、預防與治療
掉牙齒是許多人會經歷的常見問題,它會對我們的飲食、自信和整體健康造成影響。本文將探討導致掉牙齒的原因、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案。
掉牙齒的原因
1. 蛀牙:蛀牙是由口腔細菌引起的感染,會破壞牙齒的琺瑯質和象牙質,最終導致牙齒結構變弱和斷裂。
2. 牙周病:牙周病是一種由細菌引起的牙齦發炎疾病,會破壞支撐牙齒的骨骼和組織,導致牙齒鬆動和脱落。
3. 外傷:外傷,如摔倒或運動事故,會直接損壞牙齒的結構,導致牙齒脱落或斷裂。
4. 牙齒磨損:習慣性咬牙切齒或使用過度磨損的牙刷會破壞牙齒的琺瑯質,導致牙齒變薄並最終掉落。
5. 口腔癌:口腔癌和其他牙科疾病也會導致牙齒脱落。
預防掉牙齒
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有助於降低掉牙齒的風險:
| 預防措施 |
|—|—|
| 定期刷牙和使用牙線 |
| 限制含糖食物和飲料的攝取 |
| 使用含氟牙膏 |
| 定期進行牙科檢查和清潔 |
| 配戴護牙套防止磨損 |
| 避免撞擊和外傷 |
掉牙齒的治療
如果出現掉牙齒的情況,有幾種治療方法可供選擇:
| 治療方法 |
|—|—|
| 牙冠 |
| 牙橋 |
| 植牙 |
| 部分或全口義齒 |
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取決於:
延伸閲讀…
牙齒掉了怎麼辦?緊急處理措施看這裡
牙周病掉牙該怎麼辦?
- 掉牙齒的原因
- 掉牙齒的數量和位置
- 整體口腔健康狀況
- 個人預算
定期進行牙科檢查和及時治療是預防和治療掉牙齒的關鍵。通過有效的口腔衞生習慣、定期牙科護理和諮詢合格的牙科專業人員,您可以大大降低掉牙齒的風險並維持健康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