崢嶸
[“山勢高峻突出的樣子。唐.岑參〈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詩:「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清.嚴復〈上海劉氏園見白蓮孤開歸而成詠〉詩:「欲採盈盈太孤絕,胸中長此玉崢嶸。」面貌兇惡的樣子。《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只見麒麟迅速,獅子崢嶸,擺尾搖頭,出林迎接。」冷冽的樣子。唐.羅隱〈雪霽〉詩:「南山雪乍晴,寒氣轉崢嶸。」


高山峻嶺之形容
古籍出處 | 引文 |
---|---|
《文選·班固<西京賦>》 | “於是靈草冬榮,神木叢生,巖峻崷崪,金石崢嶸。” |
《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 | “披荒榛之蒙蘢,陟峭崿之崢嶸。” |
《鵯鵊詞》 | “龍樓鳳闕鬱崢嶸,深宮不聞更漏聲。” |
《砂丁》 | “那兩座大山,甚至在黑夜裏也聳立在兩邊,擺出它們的崢嶸崎嶇的樣子。” |
卓越不凡之氣概
古籍出處 | 引文 |
---|---|
《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 | “卓犖文藝,崢嶸武節。” |
《和劉景文見贈》 | “元龍本志陋曹吳,豪氣崢嶸老不除。” |
《投梭記·卻説》 | “撫青萍崢嶸壯志,肯教虛擲。” |
《楚僧元瑛談湖南事作四絕句》 | “督師公子竟頭陀,詩筆崢嶸浩氣多。” |
《過五指山》 | “幽谷多俊秀,草木盡崢嶸。” |
《桃花扇·罵筵》 | “堂堂列公,半邊南朝,望你崢嶸。” |
《一枝花·卓文君花月瑞仙亭》 | “那生,可稱。一崢嶸便到文園令。” |
深遠邃密之形容
古籍出處 | 引文 |
---|---|
《楚辭·遠遊》 | “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 |
《西域傳上·罽賓國》 | “又有三池、盤石阪,道陿者尺六七寸,長者徑三十里。臨崢嶸不測之深,行者騎步相持,繩索相引。” |
《神仙》 | “崢嶸下無地,列缺上陵天。” |
《蕪城賦》 | “崩榛塞路,崢嶸古馗,白楊早落,塞草前衰。” |
《奉和鶻賦》 | “野漭蕩而風緊,天崢嶸而日曛。” |
《苦寒行》 | “窮冬北上太行嶺,霰雪糺結風崢嶸。” |
崢嶸意思釋義與鑑賞
崢嶸一詞在中文中擁有豐富且多面向的含義。其意象涉及山巒峻拔之狀、人物英武不凡之姿,以及事物傑出的才華與成就。
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崢嶸」一詞的字源、引申意涵、相關成語和詩詞賞析,以全面理解其深刻而雋永的文化內涵。
字源與本義
「崢嶸」一詞源自於上古漢語,由「崢」與「嶸」兩個字根組成。「崢」本指高聳的山峯,引申為高峻不凡的氣勢;「嶸」指光彩奪目,引申為顯赫、卓越的才能。因此,「崢嶸」整體而言意指山巒拔地而起、氣勢恢宏,或形容人物風采軒昂、鋒芒畢露。
引申意涵與用法
隨著時代演變,「崢嶸」的涵義逐漸豐富,衍生出以下幾種常見的引申意:
用法 | 意義 | 例句 |
---|---|---|
雄偉壯麗 | 形容景觀壯觀 | 羣山起伏,氣勢崢嶸。 |
優秀傑出 | 形容人物或才華出眾 | 才華橫溢,卓然崢嶸。 |
意氣風發 | 形容人神采奕奕、志氣高昂 | 壯志凌雲,英姿崢嶸。 |
果敢剛健 | 形容人性格果斷堅強 | 臨危不懼,氣概崢嶸。 |
相關成語與典故
與「崢嶸」一詞相關的成語與典故豐富,以下列舉常見的幾個:
成語/典故 | 解釋 | 例句 |
---|---|---|
崢嶸歲月 | 指經歷過艱難困苦的歲月 | 經歷過崢嶸歲月,他更加堅忍不拔。 |
才華崢嶸 | 形容才華出眾 | 年紀輕輕,才華便已崢嶸。 |
巍峨崢嶸 | 形容山勢或建築雄偉壯觀 | 巍峨崢嶸的宮殿,彰顯氣勢非凡。 |
氣勢崢嶸 | 形容人的氣勢不凡、志氣高昂 | 走路虎虎生風,氣勢崢嶸。 |
詩詞賞析與意境摹寫
「崢嶸」一詞在詩詞中被廣泛使用,描繪出現實景觀的壯闊與人物內心的豪邁。
-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唐・李白:
廬山秀出南鬥傍,崢嶸瀑布掛長空。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借用「崢嶸」一詞,生動地描繪廬山瀑布氣勢磅礴,如同銀河傾瀉而下,展現廬山壯麗雄渾之景。
- 《登飛來峯》‧宋・王安石:
飛來峯上千尋塔,聞説雞鳴見日升。
崢嶸崔嵬插雲漢,俯視彭蠡杳無垠。
王安石以「崢嶸」一詞形容飛來峯直插雲霄的峻拔,與一望無垠的彭蠡湖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現峯巒的雄偉與詩人豁達開朗的心境。
小結
「崢嶸」一詞不只是一種語言符號,更是一種文化意象,承載著中華民族對於自然景觀、人物風采和傑出才華的讚譽與敬仰。透過深入瞭解其字源、引申意涵、相關成語和詩詞賞析,我們得以領略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藝術表現力。
延伸閲讀…
崢嶸- 教育百科
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