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筆順字典》中漢字“紫”的筆畫順序介紹頁面,紫字共12筆畫,下面包括“紫”字12劃的動態筆畫圖、筆劃寫法、筆順字卡等內容。]
[筆畫分解]


筆畫 | 筆順 | 寫法 |
---|---|---|
一橫 | 1 | 左→右 |
撇 | 2 | 右上←左下 |
豎 | 3 | 下→上 |
捺 | 4 | 左上←右下 |
提 | 5 | 右下→左上 |
撇 | 6 | 右上←左下 |
捺 | 7 | 左上←右下 |
橫折 | 8 | 左→右、右下→左上 |
撇 | 9 | 右上←左下 |
捺 | 10 | 左上←右下 |
點 | 11 | 左下→右上 |
橫 | 12 | 左→右 |
[筆順字卡]
[Image of 筆順字卡]
[GIF 動態圖]
[Image of GIF 動態圖]
[PNG 圖片]
[Image of PNG 圖片]
[相關符號]
🟪 (紫色方形), 🟣 (紫色圓形), 💜 (紫心)
紫筆畫:逝去的台灣客家藝術型態
紫筆畫,又稱「繡紙畫」、「刺青畫」,是一種傳統的台灣客家民俗藝術。它使用紫草染製的絲線,在宣紙或布匹上刺繡而成,圖案多以花鳥、動物、人物為主,色彩鮮豔奪目,線條流暢細膩。
紫筆畫的歷史沿革
紫筆畫的起源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間,書法家謝慶祥將紫草染料應用於書畫創作,發展出紫筆畫的雛形。到了嘉慶年間,紫筆畫開始興盛,客家人將其作為裝飾家屋、喜喪慶典的藝術品。後因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推行同化政策,紫筆畫逐漸式微。
紫筆畫的製作工序
製作紫筆畫的工序繁複,包括:
- 紫草染料製作:從紫草根中提取染料,染製出紫色的絲線。
- 構圖設計:根據紙張或布匹大小,規劃圖案構圖。
- 繡線製作:將紫草染色線纏繞成繪畫所需的繡線。
- 刺繡:工筆細繡,層層疊疊,勾勒出圖案細節。
紫筆畫的特色
紫筆畫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
特色 | 説明 |
---|---|
材料 | 以紫草染製的絲線 |
構圖 | 花鳥、動物、人物為主,構圖精巧 |
線條 | 精緻細膩,有如工筆畫 |
顏色 | 紫羅蘭色為主,搭配少許黃、藍、綠等色彩 |
表現方式 | 寫實或抽象,具有裝飾性和吉祥寓意 |
紫筆畫的沒落與復振
日治時期後,紫筆畫逐漸沒落。戰後,台灣文化局開始積極推動客家文化傳承,紫筆畫才得以復振。近年來,隨著客家族羣的重視,紫筆畫的製作技藝逐漸復興,成為台灣客家文化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