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妻】揭開「荊妻」稱呼背後的謙遜智慧

【荊妻】揭開「荊妻」稱呼背後的謙遜智慧

古人謙稱妻子的由來

[據古籍記載,古人對外人提及或介紹自己的妻子時,總會謙稱為內子、內人、拙荊等。如唐朝權德輿《七夕見與孫題乞巧文詩》:「外孫爭乞巧,內子共題文。」]

「拙荊」一詞的由來,源於「荊釵」。古代婦女貧困時會使用荊枝製成髻釵,稱為「荊釵」。而「拙」字在此處意指謙稱「自己的」。因此,「拙荊」便成為古人謙稱自己妻子的辭彙,又可稱為「拙妻」、「拙內」。

荊妻 Play

荊木可製成刑杖,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傳》中,記載了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古人認為荊條柔韌,可用於抽打,故而荊木用於懲罰。

荊妻

荊也可製成籃筐等用品。在《西遊記.第十九回》中,唐僧向悟空介紹自己的妻子時,也謙稱為「拙荊」。

孟光是梁鴻之妻,勤儉樸素,常以荊釵布裙為服飾。《太平鬱覽.卷七一八.釵》引用《列女傳》雲:「梁鴻妻孟光,荊釵布裙。」

梁鴻為東漢隠士,個性耿直。《後漢書.逸民傳.梁鴻傳》記載,孟光身材肥壯,貌醜力氣大,自幼飽讀詩書,在三十歲時才嫁給梁鴻。

總結

古人謙稱妻子為「拙荊」,源於「荊釵」的貧樸意象,加上「拙」字的謙稱,形成「拙荊」一詞。其後,古人延用此稱謂,表達對妻子的尊敬和謙遜。

荊妻:中國成語中的傳奇女子

荊 妻,一詞源自春秋時期楚國忠臣伍子的故事,後世演變為中國傳統成語,用以形容賢惠、堅忍不拔、奉獻犧牲的女子。

荊 妻的典故

傳説伍子胥幫助楚平王的女婿費無極,得罪了楚平王和太子建,被迫出逃。在逃亡途中,伍子胥被追兵所捉,命懸一線。危急關頭,他的妻子站出來,與敵軍理論,爭取時間讓伍子胥逃走。最終,荊妻被殺害,伍子胥得以逃脱。

荊 妻的傳統解讀

荊妻的典故廣為流傳,後世將其奉為賢妻良母的典範,成為中國文化中重要的女性角色。傳統上,荊妻的形象代表著:

特質 解釋
賢惠 知書達理,善持家務
堅忍 面對逆境和困難,不屈不撓
奉獻 為了丈夫和家庭,願意付出一切
犧牲 必要時,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

荊 妻在現代語境下的解讀

隨著時代變遷,荊妻的形象也在現代語境下獲得新的解讀。現代人更強調女性的獨立性和自主權,認為荊妻不應僅限於傳統的賢妻良母形象,而應具備以下特質:

特質 解釋
獨立 經濟和精神上不依賴他人
自主 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
進取 不斷求知和完善自我
堅強 勇於面對挑戰和困難

結語

荊妻的傳説是中國文化中重要的女性故事。它不僅歌頌了賢惠、堅忍、奉獻和犧牲的美德,也反映了中國傳統社會中女性的社會地位和角色期許。時至今日,荊妻的形象仍然在當代社會中產生著影響,啟發著人們對女性的價值和地位的思考。

延伸閲讀…

為甚麼古人謙稱自己的妻子叫「拙荊」? | 中華文化100個為什麼

荊妻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