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寒字之形聲,取義於「宀」、「人」、「草」、「冰」四部首。此字亦表徵冷、寒凍之意,蓋因寒為人於室內避寒之象。
字義:


-
冷、寒凍,與「暑」相對: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帶、寒戰、寒噤、寒食、寒喧、寒來暑往、唇亡齒寒
-
窮困,謙稱:寒門、寒傖、寒舍、寒窗、寒酸、寒士
-
戰慄、害怕:心寒、膽寒。
語例:
-
「天寒地凍,羽翼霜寒。」形容天氣極度寒冷。
-
「寒風刺骨,令人瑟瑟發抖。」描寫寒風凜烈,讓人戰慄難耐。
-
「寒門育出貴子,不負寒窗苦讀。」讚頌出身貧寒之人也能憑藉努力,取得成就。
-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表達離別時的悲傷與感傷。
同義詞:
- 涼、冷、凍、冰
反義詞:
- 熱、暖、暑
字源:
金文中的「寒」字,結構為「宀」、「人」、四「草」、兩橫。其中「宀」代表房屋,「人」代表寒冷中瑟縮的人影,「草」代表草木,「冰」則代表冷氣森森。
衍生字詞:
- 寒暑、寒帶、寒酸、寒窗、寒顫、寒顫、寒暄、寒蟬、寒流
寒意思:中醫寒證的症狀、成因與治療
寒意思義
中醫學中的「寒意思」,是指人體陽氣虛弱,寒邪入侵體內所產生的病理現象。現代醫學常稱之為「受寒」。
寒意思狀
症狀 | 特點 |
---|---|
畏寒怕冷 | 身體感覺冰冷,特別是四肢末端 |
手足冰冷 | 手腳温度低,發白或發紫 |
腹痛泄瀉 | 腹痛多為陣發性,大便稀溏,伴有腹鳴 |
舌淡苔白 | 舌頭顏色淡白,舌苔白膩 |
脈沉遅 | 脈搏緩慢、力弱 |
寒意思形成原因
寒邪入侵體內可導致寒意思,其成因包括:
- 外感:受涼、淋雨、過度吹冷風等。
- 內傷:陽虛、氣虛等,導致自身抵抗力下降。
寒意思治療
辨證論治原則:
根據寒邪侵襲部位及症狀不同,採用相應的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
- 陽虛體質:體虛乏力、畏寒怕冷。
- 氣虛體質:氣短懶言、疲乏無力。
預防寒意思:
- 注意保暖,適時增減衣物。
- 避免過度吹冷風或淋雨。
- 加強鍛鍊,增強免疫力。
- 調節飲食,多吃温熱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