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腐倡廉,守住”拒賄”防線
正文


「唐德宗朝,陸贄盡職盡責,不染官宦陋習,拒絕各官員”進貢”。然德宗誤解陸贄清廉過甚,認為受小禮無礙,甚至鼓吹『鞭靴之類,受亦無傷』。」
面對德宗的「受賄有理論」,陸贄反對道:「監察官員受賄盈尺,也當治罪。我身居高位,更應潔身自好,領頭拒絕貪腐。」他指出,為官者需自律自戒,領導幹部應監督自身,而非僅監督他人。
陸贄深知「賄道一開,展轉滋甚」。「小貪」易演變為「大貪」,慾火難填,心難自窒。受賄者會持續索取,行賄者會加碼賄賂,形成惡性循環。陸贄告誡德宗,任由「鞭靴」流通,終將釀成「金玉」橫流的災禍。
陸贄反對”受賄無傷”論的要點
論點 | 説明 |
---|---|
官員自律 | 監管者不能只監督他人,亦須注重自身廉潔 |
風化表率 | 為官者應倡導清廉,禁「上」禁「下」 |
貪慾惡化 | 小貪易生大貪,慾望難以自制 |
行賄者意圖 | 行賄者逐漸加碼賄賂,換取更大利益 |
惡性循環 | 貪腐蔓延,官場風氣敗壞 |
金玉鞭:搖曳生姿的東方舞蹈道具
金玉鞭,又稱彩鞭或玲鞭,是一種源自中國的傳統舞蹈道具,以其華麗的裝飾和靈動的舞姿著稱。
結構與材料
部位 | 材料 |
---|---|
鞭身 | 錦緞、絲綢、尼龍等 |
鞭穗 | 流蘇、珠飾、亮片等 |
鞭柄 | 木質、金屬、塑膠等 |
種類
金玉鞭分為單鞭和雙鞭兩種:
- 單鞭:由一條鞭身和一個鞭穗組成,長度約 1.5-2 公尺。
- 雙鞭:由兩條鞭身和兩個鞭穗組成,長度約 1.2-1.5 公尺,使用時雙手各握一條。
裝飾
金玉鞭的裝飾豐富多彩,常使用:
- 金屬綴飾(如金葉、玉珠、鈴鐺)
- 流蘇
- 羽毛
- 亮片
這些裝飾不僅美觀,還能製造出悦耳的聲響,增添舞蹈的視覺和聽覺效果。
起源與演變
金玉鞭起源於古代中國的馬鞭,後逐漸演變為舞蹈道具。在唐朝,金玉鞭已廣泛用於宮廷舞蹈和民間表演。隨著時間推移,金玉鞭的造型和裝飾不斷演變,成為今天我們所見的藝術品。
舞蹈應用
金玉鞭常運用於以下舞種:
- 古典舞:如《水袖》、《荷花燈》等
- 民族舞:如藏族舞、維吾爾族舞等
- 芭蕾舞:如《天鵝湖》、《睡美人》等
- 現代舞:如融合東方元素的作品
舞蹈動作與技巧
金玉鞭在舞蹈中的應用豐富多變,包括:
- 甩動
- 繞環
- 八字形
- 編花
- 拋接
這些動作 wymaga靈活的身體、強勁的控制力和精準的協調性。
文化意義
金玉鞭不僅是一種舞蹈道具,更具有豐富的文化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