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河圖》《洛書》作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傳奇符號,從古至今一直引人探求其背後的奧秘。傳説中,聖王擁有崇高德澤,天佑頒賜《河圖》《洛書》,象徵天命所歸,統御天下之權威。
漢魏文士認為《河圖》《洛書》便是伏羲八卦與《洪範》九疇,提出了「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常道所以次序」的説法。


隋煬帝時期,學者杜寶編纂的《水飾圖經》收羅了古代七十二個與水相關的故事;朝散大夫黃袞參照這些故事,用木材製作了能演示水上機械運動的「水飾」。其中便包含了關於《河圖》《洛書》的傳聞,講述聖賢君王蒙受天賜《河圖》《洛書》,如神龜負八卦出河,黃龍含圖出河,玄龜銜符出洛,太鱋含籙圖出翠媯之水,並授予黃帝。
五代以後,「《河圖》《洛書》」演變為專指一個與宋代《周易》有關的數字排列圖案。陳摶提出了一種包含五行生成數與九宮數的圖形,劉牧將其視為《河圖》《洛書》的圖像——此説得到南宋大儒朱熹的認可(不過他對圖像的命名認同與劉牧相反),並在後來的《周易》圖學中被奉為官學論點。明朝初年,趙撝謙將自己獲得的太極圖稱為「天地自然之圖」,聲稱這是密傳的《河圖》。陳摶傳下的「河洛易數」以及太極圖被認為是中國古典易理哲學的重要部分,廣泛應用於風水、占卜、算命中。
然而,自宋明以來,也有人主張從漢朝到宋朝所稱的《河圖》《洛書》皆為附會古代傳説而著,缺乏依據,並提出新的論述。如《周易集説》的俞琰認為《河圖》為有紋的玉器,《洛書》為有紋的白石;伏羲時代尚未有文字,據《河圖》《洛書》的紋路而畫八卦。黃宗羲、黃宗炎、毛奇齡和胡渭等清代學者對此亦進行了詳盡的考證,其中黃宗羲、黃宗炎將《河圖》《洛書》視為圖經、方誌,毛奇齡認為是規劃、簡冊,胡渭則認《河圖》是記載天道的珍寶,《洛書》是象形文字的起源。黃宗炎更批評周易圖學屬於道教理論,儒者若以此解釋《易》,便是違背經學,並表示:「《河圖》《洛書》之説,因漢世習為讖緯,遂謂龍馬神龜貢獻符瑞,其事略與兩漢之言禎祥者相似。後儒因緣敷會,日增月益,至陳圖南鑿鑿定為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之數,下上左右中之位為《河圖》;又定為九宮,奇正耦隅之狀為《洛書》,雲是羲卦禹範之根。惟歐陽永叔斥為怪妄,不足深信,誠信是仲尼之徒也。」如今河南省孟津縣會盟鎮,黃河與支流圖河交匯之處,相傳便是「龍馬負圖」之地,建有「龍馬負圖寺」;洛寧縣洛河與支流玄滬河交匯之處,相傳則是「神龜負書」之處,附近西長水村有「洛出書處碑」。在2014年,河南古都洛陽市申報的「《河圖》《洛書》傳説」入選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河圖》《洛書》的名字散見於早期的中國古籍中,其中一則提到:「相傳在文字尚未發明之前,伏羲氏治理天下時,在黃河支流河邊,目睹了一隻背負圖點的祥獸『龍馬』,從中領悟了重要的啟示,進而劃分陰陽、四象、八卦。傳説在《河圖》出現之後,又有『神龜負書』出現在洛河,在大禹治水時,觀察了《洛書》《河圖》的圖像,體會其中的道理,用以治國。」明代方孔炤在《《周易》時論》中説:「《河圖》起源悠久,故為圖之體;《洛書》來源近,故為書之用。龍寄居於馬,以天行託付於地行;龜者,人用北方之靈智,正是由此説明古老傳説的意義與《河圖》《洛書》的起源。」
《易經》〈繫辭傳〉的文字記載對應了「《河圖》自黃河中出現;《洛書》自洛水中出現」的古老傳説。研究認為,《河圖》《洛書》可能是在文字發明之前,巫師自稱受神靈啟示的圖畫,從最初寶玉或奇石上的紋路或圖像,聖人(伏羲氏、大禹等人)能從中理解上天旨意,後才演變為有文字註解、書寫在簡牘或帛上的書籍。不過,具體形式和意義方面,後世眾説紛紜。其中有好古者,也有懷疑者。有人認為可能是《易經》的根源,中華文化的珍寶;也有人認為神話題材出現在信史之前,文獻不足可信而予以排斥。鄭玄認為《河圖》《洛書》是天神所説的言語,用來治理國家。西漢時期,孔安國解釋《河圖》與伏羲的八卦有關,《洛書》則與《尚書·《洪範》》所列的「九疇」相關。到了漢朝,《河圖》《洛書》成為讖緯之學的一部分。在漢代讖緯中,《河圖》《洛書》可以是玉石、龜甲、貝殼等物品上的紋路,也可以是一般人無法理解的鳥蟲文。東漢時期,還有傳説稱《河圖》《洛書》繪畫於絲帛上,上面記載了天文地理,如天體星宿、河海山川,或並記載了歷代聖王名號及歷朝盛衰。
《文心雕雕龍》記載:「君王正位北辰,面朝南坐,所以運轉天樞,撫養百姓,何曾不經由道的緯度,德行的積累,以銘記帝王功績呢?《《綠圖》》説:『潬潬噅噅,棼棼雉雉,萬物盡化。』言極德所被也。《《丹書》》雲:『義勝欲則從,欲勝義則兇。』戒慎之至也。」故戒慎以崇其德,極德以凝其化,七十有二君,所以封禪矣。(出自《《尚書》·《帝命驗》》:「季秋之月甲子,赤爵銜《丹書》入於酆,止於昌户。其書雲:『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則從,欲勝義則兇。凡事不強則枉,不敬則不正。枉者廢滅,敬者萬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大戴禮記》·《武王踐阼》》亦載近似之語。)
五代以後,研究中國古代文化
河圖之數:易經中的神秘數字
導言
河圖之數,乃易經中極為重要的神秘數字,傳説中是由伏羲氏於洛水龜背上發現,象徵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河圖共有十個數字,排列成特定的圖形,藴含著深奧的哲理。
河圖的排列與含義
數字 | 位置 | 含義 |
---|---|---|
1 | 中宮 | 太極 |
2 | 正東 | 木 |
3 | 正南 | 火 |
4 | 正西 | 金 |
5 | 正北 | 水 |
6 | 東南 | 雷 |
7 | 西南 | 澤 |
8 | 西北 | 天 |
9 | 東北 | 風 |
10 | 西南 | 地 |
河圖的排列方式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河圖之數的運算及應用
河圖之數之間有著相互運算的關係:
- 相加:2數相加得第3數(例:1+2=3)
- 相減:2數相減得第4數(例:5-3=2)
- 相乘:2數相乘得第6數(例:5×2=10)
- 取餘:2數取餘得第4數(例:5%2=1)
這些運算關係在易經的占卜和推算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此外,河圖之數還應用於建築、風水、醫學等各個領域。
河圖之數與五行八卦
河圖之數與五行八卦有著密切的關聯:
- 數字與五行:2對應木、3對應火、4對應金、5對應水、6、7、8、9 分別對應雷、澤、天、風。
- 數字與八卦:河圖中部1點為太極,1、3、5、7、9 排列於八卦的奇數位,2、4、6、8、10 排列於偶數位。
結論
河圖之數是易經中極具神秘色彩的數字,藴含著天地萬物的運轉規律。其排列、運算關係與五行八卦有著密切的關聯,在易經占卜和推算、建築風水等各個領域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延伸閲讀…
河圖洛書
河圖、洛書、八卦與魔術方陣 – 方煒教授的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