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鬼傳説與習俗
據説將貓的屍體埋入土中,貓屍會吸收雨水和陽光的精華,變成貓鬼從土裡出來害人。這傳説中的貓鬼體型比普通的貓還要大,有著兩尺到三尺(60到90公分)的金色長毛,毛還會微微發出毫光。
白天,貓鬼躲在茂密的大樹上;晚上才出來活動。它們喜愛麻油雞的味道,經常潛入有剛出生嬰兒的人家中殺死嬰兒,特別是在嬰兒生下的三朝、七朝、十三朝和滿月時最容易出現。


另一方面,據説將貓鬼的毛放在家裡,就可以防止其他貓鬼的侵擾。有人為了保護家裡的新生兒,刻意用麻油雞的味道吸引貓鬼進來家裡,利用貓鬼在吃麻油雞時攻擊它,雖然貓鬼逃走了,但它留下的一搓毛讓其他貓鬼不敢接近,因而保護了全村的嬰兒。
由於貓鬼的傳説,台灣社會流傳著“死貓吊樹頭”的習俗,即將死去的貓屍掛在樹上,讓它乾燥,魂魄散去,才不會變成貓鬼害人。這項習俗現在在一些地區仍然存在。
此外,也有父母會先把剛出生的嬰兒送走,等到滿月後才接回家,或者乾脆不舉辦嬰兒的三、七、十三朝禮,以避免貓鬼的襲擊。
放水流:水資源管理中的必要之惡
放水流,又稱「洩放」,是指蓄水設施,如水庫或水壩,將過剩的水釋放出來的過程。放水流在水資源管理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確保設施的安全、防止洪水並維持下游生態系統的流動。
放水流的目的
目的 | 説明 |
---|---|
安全管理 | 防止水庫或水壩因滿水而溢流,導致結構受損或破壞。 |
洪水控制 | 在暴雨時期,將過多的水排放,降低下游地區受淹的風險。 |
發電 | 水力發電廠透過放水流產生電力。 |
環境維護 | 提供下游河川生態系統所需的水流,維持生物多樣性。 |
放水流的類別
類別 | 説明 |
---|---|
計畫性放水流 | 透過水庫運營規則或預測模型計畫的放水流,通常用於洪水控制或發電。 |
緊急放水流 | 當水庫水位過高等緊急情況下,立即進行的放水流,以防止結構損壞或洪水。 |
環境放水流 | 專門設計的放水流,用於維持或恢復下游河川的生態功能。 |
放水流的影響
放水流會對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活動產生影響,包括:
- 下游河川水流的變化:放水流可能會導致下游河川水位和流速的劇烈變化。
- 水質的影響:放水流與水庫底層的冷水混合,可能會影響下游水質的温度和溶氧含量。
- 河岸侵蝕:如果放水流過大或過快,可能會導致河岸侵蝕。
- 經濟活動的幹擾:放水流可能會影響漁業、航運和旅遊業等經濟活動。
放水流的管理
適當的放水流管理對於水資源管理、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管理策略包括:
- 水庫運營規則:制定科學基礎的規則,説明不同水庫水位下放水流的時機和流量。
- 環境影響評估:在計畫放水流之前評估潛在的環境影響。
- 多利害關係人參與:確保來自生態學家、水利工程師、社會科學家和當地社區的意見。
- 適應性管理:監控放水流的影響並根據需要調整策略。
結論
放水流是水資源管理中一項必要的工具,但需要謹慎管理以平衡不同的利益。透過計畫性的放水流策略、環境影響評估和多利害關係人參與,我們可以確保放水流既能為防洪和發電等目的服務,也能維護了下游河川生態系統和人類需求。
延伸閲讀…
死囡仔放水流
STACO – 放水流(Music Video) –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