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山穴:力量與康健之鑰
承山穴,位於小腿後方正中,是承擔身體重量的重要穴位。其堅實有力的特性,猶如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想探究承山穴的神奇功效,我們必須從它所處的戰略通道説起:足太陽膀胱經。


膀胱經貫通全身陽氣,而位於泌尿系統的膀胱則調節人體水液運化。膀胱經不通暢,人體陽氣便會受阻,導致水液淤積,形成「濕氣」。濕氣過重,氣血不通,易致身體沉重、發力乏力,更可能引起風濕性疾病。因此,驅濕為養生之首。
承山穴是膀胱經上的重要樞紐。它位於小腿後側,委中穴下、崑崙穴上。找不到穴位?不妨伸直小腿或提起足跟,小腿肌肉(腓腸肌)收縮時出現一個人字形分叉,穴位就在分叉頂端的凹陷處。
承山穴的功效與它的位置密不可分。作為膀胱經上的交通要道,承山穴可促進氣血運轉,疏通濕氣,緩解腰腿痠痛、下肢麻痺等症狀。此外,承山穴與腸道相關,能調理腸胃,改善便秘、痔瘡等疾病。
想要按摩承山穴,方法十分簡單。首先採用俯卧姿勢,抬起腳尖,小腿後側肌肉突起的部位即為承山穴。用拇指用力點按或彈撥,持續5-10分鐘,每日一次。不過,要注意以下禁忌:
- 孕婦、經期女性不宜按摩承山穴。
- 局部皮膚有破損、感染者不可按摩。
- 按摩後劇烈運動易傷氣。
堅持按摩承山穴,不僅可以強筋健骨、改善濕氣,還能治療小腿痙攣、腓腸肌損傷等症狀。不妨每日抽出片刻時間,按摩承山穴,感受它神奇的康健之力。
功效與適應症:
- 促進氣血運行
- 疏通濕氣
- 緩解腰腿痠痛
- 下肢麻痺
- 便秘
- 痔瘡
- 腓腸肌損傷
- 小腿痙攣
穴位位置:
足太陽膀胱經上,委中穴下、崑崙穴上。小腿後側正中,伸直小腿或提起足跟時,腓腸肌收縮形成人字形分叉,穴位位於分叉頂端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
採用俯卧姿勢,抬起腳尖。用拇指用力點按或彈撥穴位,持續5-10分鐘,每日一次。
禁忌:
丞山穴的取穴方法
- 仰卧屈膝,足底平踩在牀上。
- 腓腸肌外側頭與比目魚肌之間的凹陷處,就是丞山穴。
丞山穴的作用
- 疏通經絡:丞山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上,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重要通道。刺激丞山穴可以疏通膀胱經,讓氣血運行更加順暢。
- 活血化瘀:丞山穴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瘀血消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 鎮痛消炎:丞山穴能緩解腰腿部的疼痛和炎症,適用於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等症狀。
丞山穴的適應症
- 肩頸痠痛
- 腰痛
- 坐骨神經痛
- 腓腸肌痙攣
- 足跟痛
丞山穴的按摩手法
- 用拇指或指節按壓丞山穴,並以順時針方向揉按5-10分鐘。
- 可以結合艾灸或拔罐等療法,增強療效。
注意事項
- 孕婦和經期女性不宜按摩丞山穴。
- 按摩時力度適中,避免過度用力造成損傷。
- 如果使用艾灸或拔罐,注意時間和温度,以免燙傷皮膚。
練習方法
- 可單獨按摩丞山穴,也可同時按摩小腿後側的其他穴位,如昆侖穴、承山穴。
- 每個穴位按摩5-10分鐘,每天一次或兩次。
- 按摩時穴位會有痠脹或疼痛感,這是正常現象。
相關穴位
穴位名稱 | 所屬經絡 | 位置 | 作用 |
---|---|---|---|
昆侖穴 | 足太陽膀胱經 | 外踝後緣上5寸 | 疏風止痛、活血化瘀 |
承山穴 | 足太陽膀胱經 | 小腿肚正中,承筋上方 | 疏通經絡、健脾利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