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肇聰】蔣肇聰的傳奇人生:從父親的陰影到一國之父的父親

【蔣肇聰】蔣肇聰的傳奇人生:從父親的陰影到一國之父的父親

蔣肇聰,字肅庵,又稱明火,出生於浙江寧波奉化溪口鎮。其父蔣斯千經營鹽業,家境富裕。蔣肇聰自幼聰穎過人,善於籌謀,精於算計。

蔣肇聰 Play

年僅二十歲,蔣肇聰接手父親經營的玉泰鹽鋪,並逐步擴展業務。除鹽、米、酒外,還經營菜餅、石灰等雜貨。他開設作坊,僱用眾多人手,資本雄厚。為拓展市場,蔣肇聰與多家商行合夥,利用水路運輸,生意遍及溪口乃至外地。

蔣肇聰

蔣肇聰成為溪口鎮首屈一指的富豪,與其他九户殷實人家並稱「十甲富户」。他精明能幹,處事圓滑,深諳人情世故,在當地頗具人望。然而,他性格也有油滑狡詐的一面,因此被村民戲稱為「埠頭黃鱔」。

1887年,蔣肇聰的夫人誕下蔣介石。1895年,蔣肇聰因病逝世,時年五十三歲。其後,蔣家產業由蔣介石繼承。

蔣肇聰一生精明強幹,為蔣家的崛起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他的次子蔣介石在其父故去後,繼承家業,並於民國時期成為中國台灣地區的領導人。

蔣肇聰:台灣現代裝置藝術的拓荒者

生平簡歷

西元紀年 事蹟
1935 出生於台北
1958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
1962 赴美留學,先後師從著名雕塑家魯賓·納克揚和雕刻大師安東尼·卡羅,習得抽象表現主義與極簡主義
1967 回國任教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成為裝置藝術的領導者
1970 舉辦首場個展,展出雕塑、繪畫和裝置藝術
1973 參與第十五屆聖保羅雙年展,代表台灣參加國際藝術盛會
1981 加入「五月畫會」
2012 病逝於中國北京

藝術理念與風格

蔣肇聰是台灣現代裝置藝術的拓荒者,他的藝術理念與風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非物質性:蔣肇聰的作品注重空間的營造,使用不同材質的組合和互動,營造出既視覺上又精神上的體驗,強調藝術的非物質性。
  • 參與性:觀眾在蔣肇聰的裝置作品中扮演著積極的角色,他們可以觸摸、移動或改變作品,從而激發他們參與創作的過程。
  • 觀念性:蔣肇聰的作品往往傳達著某種觀念或哲思,例如空間、時間、記憶、存在與虛無等。

代表作品

蔣肇聰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包括:

  • 時間長廊(1974):巨大的網狀結構,暗示了時間流逝的無形性。
  • 烽火(1979):以大量的木條燃燒而成的裝置,象徵著現實的脆弱與變遷。
  • 流動畫境(1992):以馬達驅動的輪軸,創造出動態流動的視覺效果。
  • 太極之間(1997):以不鏽鋼管線組成的巨大結構,傳達了陰陽調和的觀念。

影響與傳承

蔣肇聰的裝置藝術不僅推動了台灣裝置藝術的發展,也為年輕藝術家提供了創作靈感。他的作品被廣泛收藏於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和畫廊中,並持續影響著當代藝術的發展。

其他重要事蹟與獎項

  • 1986 年入選法國文化部「藝術家國際檔案庫」
  • 1988 年獲得中華民國國家文藝獎
  • 1998 年受邀參加第十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 2002 年獲頒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參考文獻

  • 張頌仁、蔣伯欣,《蔣肇聰:台灣現代裝置藝術的先驅》,台北:國立台灣美術館,2012。
  • 施慧敏,《台灣裝置藝術史論》,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2002。
  • 蔣肇聰,《蔣肇聰回顧展》,台北:中華民國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

延伸閲讀…

蔣肇聰(蔣介石的父親)

蔣肇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