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椅」與地雷禁令
引言
世界各地,每年有數萬平民因觸雷而傷亡,其中許多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他們受傷直接影響著家庭生活,導致貧困化加劇。為了敦促世界各國簽署和批准「地雷議定書」,以減少地雷對人類的危害,瑞士日內瓦個體藝術家丹尼爾·伯塞特創作了「破椅」雕塑,寓意人類因觸雷而失去肢體,卻堅強而有尊嚴地站立著。
「破椅」的象徵意義


「破椅」高達 12 米,重 5 噸,由一條腿被炸斷的長椅組成,象徵著地雷對人類的殘害。儘管少了條腿,但椅子依舊屹立不倒,表達了殘疾者堅強不屈、有尊嚴地生活著的意志。
「破椅」的藝術特點
「破椅」的腿部特別修長,椅子整體微微上翹,烘托出一種破碎的尊嚴。「破椅」被安置在萬國宮大門對面,表達了社會團體與民眾與國際組織平等與對話的含義。
「破椅」的現實意義
「破椅」自1997年安置完畢以來,成為各種重要活動和人們宣泄情緒的舞台。甚至英國王妃戴安娜因車禍去世,也有人到「破椅」旁擺上鮮花憑弔。
「破椅」的國際影響
2006年,「破椅」在德國科隆的「Passagen 2006」室內設計盛會上展出,與荷賽一等獎得主邁克爾·沃爾夫拍攝的中國破椅子的照片組合在一起,體現了破椅子的特殊意義與中國社會和文化的變遷。
「破椅」的反響
許多西方觀眾對「破椅」表示欣賞,但一些中國人認為「破椅」揭露了中國落後的一面。儘管如此,在伯塞特看來,破椅子並非醜陋,而是古老而美麗。
「破椅」的審美價值
沃爾夫認為,「破椅」展現了「舊物中的美麗」和時間的延展。這些破椅儘管破舊,卻經歷了歲月的流逝,包含了無數的故事,反映了中國社會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破椅」的文化意涵
破椅子喚起了弄堂、衚衕和農村的生活,它們是平民使用的椅子,承載着回憶,記錄着中國人民的生活變遷。
「破椅」的攝影詮釋
世界知名攝影師沃爾夫在中國旅居多年,拍攝了一組名為《坐在中國》的作品,其中就有許多破椅子的照片。他不僅關注破椅子的破敗,也關注它們背後的故事,反映了中國社會的變遷和人的生存狀態。
「破椅」的藝術與紀實結合
沃爾夫的作品兼具藝術性與紀實性,他在作品中融合了兩者,傳遞了人性的信息。
「破椅」作為東方文化探索
沃爾夫對東方文化的探索,使他在作品中呈現了中國社會不同於西方視角的另一面,反映了東西方文化差異和交融。
特徵 | 描述 |
---|---|
創作目的 | 敦促世界各國簽署「地雷議定書」,減少地雷危害 |
象徵意義 | 人類因觸雷失去肢體,但堅強站立 |
安置地點 | 萬國宮大門對面 |
藝術特點 | 腿部修長,整體上翹 |
現實意義 | 重要活動和情緒宣泄場所 |
國際影響 | 在德國科隆展出 |
反響 | 西方觀眾欣賞,部分中國人認為揭露落後 |
審美價值 | 展現歲月之美和時間延展 |
文化意涵 | 反映平民生活和中國文化變遷 |
攝影詮釋 | 關注破椅子的破敗和背後故事 |
藝術與紀實結合 | 傳遞人性的訊息 |
東方文化探索 | 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和交融 |
破椅子,歲月的印記與情感的寄託
破椅子,一把曾經風光的座椅,如今早已傷痕累累,殘破不堪。它佇立在角落,沉默地訴説著時光流逝的痕跡。
表面褪色的皮革布滿裂痕,搖晃的椅腳發出刺耳的聲響。但這些殘缺,並未抹煞它昔日的高貴氣質。
破椅子的特徵 | 描述 |
---|---|
外觀 | 褪色皮革、裂痕、搖晃的椅腳 |
材質 | 桃花心木 |
年代 | 19世紀末 |
來源 | 曾祖母 |
破椅子承載的是歲月的沉澱,每一處損傷都記載著一段難忘的時光。曾祖母端坐在它上邊繡花、誦經,椅子是她的忠實伴侶。
隨著歲月流逝,破椅子傳承了下來成為傳家寶,代代相傳。它見證了家族的興衰榮辱,成為無聲的守護者。
破椅子寄託著情感,承載著記憶。它靜靜地佇立在角落,等待著家人們的探望。每當有人路過,它都會發出微弱的聲響,彷彿在訴説著它的過往。
一把破椅子,見證了時光的流轉,承載了家的温情。它是一份珍貴的遺產,更是家族歷史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