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環境分析法
環境分析法是一種風險辨識方法,透過系統性分析企業內外部環境,推斷環境可能導致的風險和潛在損失。這些分析著重於因素本身的相互關聯性及其可能產生的後果,以釐清企業面臨的風險和潛在損失。
風險管理人員透過分析企業內外因素對經營活動的影響,找出風險因素及其可能產生的損失。環境分析法的步驟包含全面性地評估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以及環境變化對企業營運的影響。


外部環境分析
在評估外部環境時,應首先考量巨觀環境,爾後再深入分析產業環境和企業行為模式的變化。電力產業的供需關係已發生根本性轉變,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然而,電力市場仍處於低階發展,需求飽和具有地域性和階段性。
電力體制和運作機制長期由政府制定和經營,導致成本高、電源結構不合理、成本核算粗略、管理官本位。同時,服務品質低落、經營觀念淡薄、多種經營產業包袱沉重、科技含量低下,缺乏競爭力。打破電力壟斷是建立現代電力市場和適應國際競爭的關鍵。
電力多種經營環境
電力多種經營企業應定位於市場,徹底擺脱依附於主業的關係。為在市場競爭中調整結構和要素,電力企業應重組並優化非核心業務資產。徹底改變「主辦與被主辦」關係,並妥善把握「分開」的尺度,在實際運作中仍存在困難。此外,實施主輔分離,人員分流,職工身份的確定和富餘人員的安置也成為需要解決的難題。
應對市場競爭的戰略調整
面對市場與競爭,多數企業面臨市場所限、需求變化大、成本上升、經營風險加大等問題。其中,跨產業、多種經營類型的企業受影響最為明顯。企業應正確選擇有吸引力的產業,並在所選產業中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
企業內部競爭優勢是企業在各個環節上所具備的優勢。抓好企業價值鏈條上的每個戰略環節,也等於掌握了整條價值鏈。企業如何以小投資獲得高回報,如何高效率實現價值迴圈,將涉及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競爭環境分析
產業中存在著五種基本競爭力量:潛在競爭者、替代產品、供應商、消費者和現有競爭者。這五種競爭力量決定了產業內的競爭狀態,同時,產業的吸引力和潛在利潤也來自於這五方面的壓力交互作用。
不同產業中支配性的競爭力量不同,每一種競爭力量的強弱都與產業的經濟和技術特徵相關。因此,產業結構分析必須把握好產業中的關鍵力量,才能正確確立優勢,為企業戰略制定提供基礎。
結論
環境分析法透過分析企業內外部環境,辨識潛在的風險和損失。電力多種經營企業面臨市場競爭和調整的挑戰,需要制定適切的戰略和措施。此外,產業結構分析有助於瞭解產業競爭環境,為企業競爭優勢的建立提供依據。
環境分析怎麼做:深入探討競爭環境與產業趨勢
環境分析是一個全面評估企業所處外部環境的過程,旨在瞭解競爭環境、產業趨勢和潛在機會。通過環境分析,企業可以制定更明智的決策,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格局並保持競爭優勢。
環境分析步驟
環境分析通常分為四個主要步驟:
- 掃描外在環境:收集和分析與企業相關的外部數據和資訊,例如市場趨勢、競爭對手動態和法規變更。
- 評估關鍵因素:確定對組織最重要的環境因素,並評估其對企業的潛在影響。
- 預測未來趨勢:基於對環境因素的評估,預測未來可能的趨勢和發展。
- 制定應對策略:根據預測的趨勢,制定策略以利用機會或減輕潛在威脅。
關鍵環境因素
環境分析涵蓋範圍廣闊的環境因素,以下是一些關鍵因素:
類型 | 因素 |
---|---|
外部環境 | * 經濟環境 * 產業生命週期 * 競爭環境 * 法規環境 |
內部環境 | * 組織文化 * 資源和能力 * 領導風格 |
微環境 | * 顧客 * 供應商 * 競爭對手 |
巨觀環境 | * 科技進步 * 社會文化趨勢 * 環境變化 |
環境分析方法
有多種環境分析方法可供選擇,包括:
- 產業分析: 分析產業結構、競爭動態和關鍵成功因素。
- 競爭者分析: 研究競爭對手的策略、優勢和劣勢。
- SWOT 分析: 評估企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
- PEST 分析: 審查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因素對企業的影響。
表格:環境分析矩陣範例
使用環境分析矩陣有助於系統化地評估環境因素及其潛在影響:
延伸閲讀…
【秒懂行銷】PEST總體環境分析
汽車產業的例子,看懂PEST 分析怎麼用
因素 | 機會 | 威脅 |
---|---|---|
產業成長 | * 新市場拓展 * 客户羣增加 | * 競爭加劇 * 利潤率降低 |
科技進步 | * 創新產品開發 * 降成本 | * 技術過時 * 知識落差 |
競爭強度 | * 市場份額擴張 * 訂價策略優化 | * 價格戰 * 薄利競爭 |
法規變更 | * 合規成本提高 * 新市場准入限制 | * 競爭門檻調整 * 商業模式重組 |
總結
環境分析是企業戰略規劃和決策制定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全面瞭解其外部環境,企業可以更有效地適應市場變化,抓住機會並降低風險。定期進行環境分析有助於確保企業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並獲得持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