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0年,公曆閏年,共366天,52周零2天;其中179年1月26日~180年2月13日為農曆己未年(羊年),180年2月14日~181年2月1日為農曆庚申年(猴年),全年無農曆閏月;光和三年。導讀:三元九運中的“九紫離火運”即將在2024年開始到來,我們的生活會產生怎樣的轉變?三元九運究竟為何物,這種説法到底是否真實可靠?]
[前20年的“八白艮土運”對土屬性行業,如房地產,有益處。即將到來的“九紫離火運”又將對哪些行業有益?三元九運是我國古代劃分大時間的方法,古人將20年稱作一運,三個20年,即三運,構成一元。三個元運即為上元、中元、下元,每個元運包括三個運,合稱“三元九運”。上元包含一、二、三運;中元包含四、五、六運;下元包含七、八、九運。每個元運有60年,三元總共180年。自古以來便記載於黃曆中,並與干支歷共同使用,多應用於風水命理學中。]
古人計年方式:干支紀年法
古人採用干支紀年法,劃分時間。一些傳統文化中的數字,如一甲子60年,五行5個,是由自然現象衍生而來。根據木星的公轉週期12年,木星被稱為太歲,是地支的來源之一。土星和木星每隔20年會相遇一次,故稱“一運”。土星公轉週期為30年,故稱“一世”。而經過60年,土星、木星、水星會聚會一次,稱之為“一元”,又稱一甲子。每隔180年,九大行星會排列在太陽的一側,出現九星連珠。九星連珠出現時,預示著新一個輪迴週期的開始。


瞭解干支紀年法後,再看“三元九運”,就容易理解。“三元九運”是古人對自然規律、星相變化、五行運轉的總結。
三元九運與人
古人認為世間萬物都有運行規律,稱為“道”。而人類自身的運行規律則稱為“命”。外部環境對人自身的影響,稱為“風水”。這些規律的外在表現稱為“氣”。古人有“運未至而氣先到”的説法,即一個人若將行好運,則在好運來臨之前,“氣”已經有所改變。古人重視這些規律對人的影響,故有“一命二運三風水”之説。“三元九運”總結了天地星相運轉規律,因此非常重要。順應天地的變化規律,行事將更為順利,受益於“氣運”。
八白艮土運
例如,前二十年的“八白艮土運”中,艮土代表平穩,因而事物發展相對穩定。回顧2000年-2020年的200年中,大局勢以和平為主,矛盾多用和平方式解決。各行各業發展平穩,缺乏重大突破。近年來,經濟、上升通道、科技產品等方面顯得接近停滯。而這段時間,建築、礦產、房地產等土系行業發展迅速。與土相剋的木所代表的行業,如環保、綠化、自然生態等,成為土系行業發展的阻礙。
七赤兑金運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七赤兑金運”中,金系所代表的機械、工業、冶煉等行業發展迅速。兑卦代表快樂,娛樂,因此影視娛樂行業也在七運中得到發展。
可見,三元九運中每個運代表的屬性都會對當時的時代產生較大影響。踩中時代節點的人將受益於“氣運”,乘勢發展。
九紫離火運
根據干支紀年法計算,上一次九紫離火運 примерно公元1844年-1863年。在這二十年間,世界上發生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
古羅馬帝國覆滅:180年的衰落與重生之路
導言
180 年,一個決定了古羅馬帝國命運的漫長世紀。從輝煌的哈德良時代到帝國衰亡的黑暗時代,這段時期見證了羅馬帝國的興衰演變,一段錯綜複雜的政治陰謀、軍事征服和社會變革的歷史。
哈德良的盛世:公元 117-138 年
哈德良皇帝在他的統治期間為羅馬帝國帶來了和平與繁榮。他鞏固了帝國的疆域並修建了著名的哈德良長城。在他的領導下,帝國達到其巔峯,其疆域橫跨從大不列顛到埃及、從西班牙到波斯,面積達 500 萬平方公里。
年份 | 事件 |
---|---|
117 | 哈德良繼位為羅馬皇帝 |
122-125 | 哈德良訪問不列顛並修建哈德良長城 |
135 | 哈德良猶太戰爭 |
138 | 哈德良逝世 |
馬可·奧勒留的統治:公元 161-180 年
馬可·奧勒留,也被稱為“哲學皇帝”,以其斯多葛哲學著作而聞名。他的統治見證了帝國在軍事和文化上的擴張,但同時也不乏內部衝突和外部威脅。
年份 | 事件 |
---|---|
161 | 馬可·奧勒留繼位為羅馬皇帝 |
162-166 | 馬可·奧勒留與帕提亞帝國戰爭 |
177-180 | 馬可·奧勒留與日耳曼部落戰爭 |
180 | 馬可·奧勒留逝世 |
結束的開始:公元 180-284 年
馬可·奧勒留逝世標誌着帝國衰弱的開始。此後的幾個世紀裏,羅馬帝國經歷了政治動盪、經濟衰退和軍事入侵。
年份 | 事件 |
---|---|
193 | 羅馬軍隊支持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為皇帝 |
212 | 卡拉卡拉皇帝頒佈《安東尼努斯憲法》,授予所有自由民羅馬公民身份 |
249-260 | 軍事皇權危機 |
284 | 戴克裏先成為羅馬皇帝,開始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改革 |
君士坦丁改革:公元 284-324 年
戴克裏先的改革旨在穩定帝國並恢復其力量。他建立了四帝共治制,將帝國分為東方和西方兩個部分,並實行了一系列經濟和行政改革。
年份 | 事件 |
---|---|
285 | 戴克裏先分治羅馬帝國 |
313 | 君士坦丁頒佈《米蘭敕令》,給予基督教合法地位 |
324 | 君士坦丁成為羅馬帝國唯一皇帝 |
330 | 君士坦丁將帝國首都遷往拜占庭(後稱君士坦丁堡) |
帝國的衰落:公元 324-476 年
君士坦丁的改革無法阻止帝國的衰落。外部威脅,如西哥特人和匈奴人,日益增多,而內部動盪和經濟危機也困擾着帝國。
年份 | 事件 |
---|---|
378 | 亞德里安堡戰役:西哥特人擊敗羅馬軍隊 |
395 | 狄奧多西一世將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 |
410 | 西哥特人洗劫羅馬 |
476 | 西羅馬帝國滅亡 |
結論
延伸閲讀…
180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公元180年
公元 180 年標誌着羅馬帝國的一個轉折點,也是其緩慢衰落開始的一年。政治動盪、軍事入侵和經濟危機共同導致了帝國的解體,而君士坦丁的改革只是短暫地延緩了這一進程。最終,古羅馬帝國的輝煌消失在了時間的長河中,留下了無數的歷史教訓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