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主席回了故鄉韶山,他召開了晚宴,宴請了少年師長及好友。
人們都到齊了,唯主席乾孃未現。
石三伢子,是毛主席幼名。
石觀音,是他拜的乾孃。


石山,是毛主席曾用的化名。
毛主席的母親文素勤篤信佛教,拜石觀音為乾孃。
毛主席自幼受母親影響,也信佛。
1936年,毛澤東説:「1919年春,毛澤東與母親文素勤、弟弟毛澤民、毛澤覃在長沙合影。」
佛教在中國深植,被視為國學特色的學派。
毛貽昌1917年參與修建韶麓橋,並捐款。
毛貽昌曾想送毛澤東到米店當學徒,後改送湘鄉東山小學堂。
毛貽昌少年時曾做稻穀及牛隻買賣。
毛貽昌原是貧農,因負債入伍,後贖回土地。
毛貽昌,字順生,號良弼,為毛澤東之父。
「客籍」與「祖籍」有別,衢州毛氏無法證實全為毛寶後裔。
「祖籍」與「原籍」、「古籍」意義有別。
鄭艮安「論證」出毛澤東祖籍在浙江衢州。
毛氏「起源」於「以國為氏」。
毛貽昌熱心公益,參與修橋。
毛貽昌經營有方,逐漸富裕。
毛貽昌稍長,即操持家業。
佛教在中國歷史悠久,信仰人數眾多。
毛順生的自我管理之道
1. 嚴格自律,堅守原則
毛順生始終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從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曾有人稱呼他為「毛副廳長」,他立即糾正:「我不是什麼副廳長,就是個科長。」
2. 勤奮學習,不斷進步
毛順生深知知識的重要性,從不停止學習。他堅持每天讀書至少2個小時,涉獵領域包括經濟、政策、歷史、文學等。他認為:「學習是公務員成長的必修課,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發展。」
3. 躬身實踐,真抓實幹
毛順生從不空談,而是身體力行,真抓實幹。他經常深入基層,瞭解羣眾訴求,解決實際問題。他曾説:「公務員不能坐辦公室裡遙控指揮,要走到羣眾中去,把羣眾的事辦好。」
4. 廉潔奉公,淡泊名利
毛順生兩袖清風,不慕名利。他從不收受任何禮物和賄賂,也不追求升遷。他認為:「公務員的價值不在於權力有多大,而在於為人民服務做了多少。」
延伸閲讀…
毛貽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毛順生|Tag|大紀元時報香港|獨立敢言的良心媒體
總結
毛順生是一位值得學習的公務員楷模,他的自我管理之道為公務員隊伍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嚴格自律、勤奮學習、躬身實踐、廉潔奉公,這些都是毛順生自我管理的成功秘訣,也為所有公務員指明了成長進步的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