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魂幡:引導亡靈歸依的儀式
招魂幡,又稱「魂幡」、「引魂幡」,其歷史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的「復禮」,即招魂儀式。當時,招魂的方式是將死者衣物置於竿上,在屋頂向北方呼喊亡者姓名,藉此引回亡靈。


漢代帛畫「非衣」描繪著辛追夫人的陪葬品,其形似招魂幡,顯示此物在當時即有引魂昇天的象徵意義。現今的招魂幡通常為長約4尺、寬約7吋的布製,寫有亡者姓名、生卒日期及宗教祝禱文。
按照民間傳統,招魂幡的書寫方式為「兩生合一老」,而道教招魂幡為白色,左上角寫「左三魂」,右上角書寫「右七魄」,兩旁有「金童指引西方路,玉女隨行極樂天」等詩句。佛教招魂幡則多採用黃色,並有「在家」與「出家」的不同形制及詩句內容。
** | 宗教 | 顏色 | 左上角文字 | 右上角文字 | 兩旁詩句 | 頂端圖案 | 中間頂端文字 | ** |
---|---|---|---|---|---|---|---|---|
道教 | 白色 | 左三魂 | 右七魄 | 金童指引西方路,玉女隨行極樂天 | 三清道祖三勾 | 奉敕令攝故考(或祖考、考妣等)某公(或媽)某某之一位正魂回返家堂受領 | ||
佛教(在家) | 黃色 | 附佛界 | 歸淨土 | 以西方法增上品,往生蓮邦託阿爹 | 阿彌陀佛 | 佛力超薦 | ||
佛教(出家) | 黃色 | 非佛界 | 歸淨土 | 以西方法增上品,往生蓮邦託阿師 | 阿彌陀佛 | 佛力超薦 |
此外,部分地區會使用精美的「幡仔頭」或細竹篾編製的招魂物品,讓招魂儀式更顯莊重肅穆。現代的招魂幡已與古時略有不同,但其引導亡靈歸依的象徵意義仍延續至今,在喪禮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招魂幡竹子:神秘且強大的法器
導言
招魂幡竹子是一種古老且神秘的法器,據稱可以引導和招喚鬼魂。它的外觀和用途都令人著迷,在各種傳統儀式和超自然信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起源和歷史
招魂幡竹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亞和東南亞的古代文化中。在中國,它最初被用於宗教儀式,以招喚祖先的靈魂。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被用於各種目的,包括占卜、驅魔和溝通。
外觀和結構
招魂幡竹子通常由一根長竹竿和一條長長的織物組成。竹竿通常用鮮豔的紅色或黃色塗漆,上面掛著一串銅鈴或風鈴。織物通常是黃色的,上面印有與鬼魂或亡者相關的象徵符號,例如龍、鳳凰或文字。
製作和使用
製作招魂幡竹子需要特殊的材料和技術。竹竿必須經過處理,以確保其堅固耐用。織物通常是由絲綢或其他珍貴面料製成,並用手工刺繡或繪製符號。
使用招魂幡竹子需要特定的知識和技巧。施法者將竹竿握在手中,並在空中揮舞。織物會飛揚,鈴鐺會響起,據信這些聲音會吸引鬼魂的注意力。
種類和用途
招魂幡竹子有多種種類,每種類型都有其特定的用途。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種類:
種類 | 用途 |
---|---|
引魂幡 | 引導鬼魂到特定地點 |
祭魂幡 | 供奉已故親人的亡靈 |
驅邪幡 | 驅除邪靈 |
占卜幡 | 用於占卜和預言 |
溝通幡 | 與鬼魂或亡者溝通 |
禁忌和注意事項
與使用招魂幡竹子相關有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項。